東北網七臺河6月30日電七臺河采取風險聯保、融資多元化的做法,加強煤炭生產安全管理,連續3年沒有重大生產責任事故發生。
小、散、亂是七臺河市地方小煤礦的特點,年產3萬噸以下的小煤礦佔礦井總數的80%以上,小煤礦最多時達到1227處,曾經頻繁發生各種事故。
面對這種局面,七臺河市積極推廣新興區為煤礦安全設施改造廣納資金,設立風險聯保基金的做法。據悉,新興區通過這一做法,44%以上煤礦接受了煤炭深加工企業總計1000多萬元的投資進行安全改造,產煤效益年年提高。煤礦投入安全技術改造的資金逐年增多,形成良性循環。
新興區在融資過程中,還針對煤礦出現事故後經營者經常逃逸現象,推出了風險聯保的運作方式。每家煤礦根據生產規模,每年拿出3 5萬元,統一存入區煤炭局在銀行的專項賬戶中,用於處理事故發生後的善後工作。小煤礦通過這種形式聯合起來,共同承擔經營風險。風險聯保還具有保證金的性質,如果礦井報廢或經營者易人,風險聯保金將連同利息全部返還給原經營者。該措施一經推出,就受到煤礦經營者的歡迎。
根據新興區的做法,七臺河市建立了礦井風險抵押制和礦工人身保險制,從各礦征集5萬元作為礦井風險互助基金,主要用於礦井發生事故後的扶危救助和處罰。每個礦井必須按規定為礦工繳納足額的人身保險金,並在全市成立了小煤礦系統的工會組織,維護和保障職工的利益,保護工人的生命。
到目前,這個市的風險聯保金已累積數百萬元,並形成互相監督的氛圍,提昇了煤炭開采的安全系數。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