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2日電新世紀,古都阿城令人刮目相看: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4.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4.6億元,基本競爭力位居全省縣(市)前列。該市緊緊抓住經濟發展牛鼻子,如一個高明的棋手,步步緊逼全國百強縣目標,其中包括GDP、地方財政收入在內的一些單項指標,已經超過部分百強縣。
激活老企業,加快體制創新,是阿城市擺出的第一招棋。50戶國有和集體企業完成了產權改革,實現了民有民營。特別是2002年,阿城、玉泉兩大酒廠整體出售,歲寶熱電有限公司國有股全部退出,讓老企業煥發了青春。『兩酒』扭虧為盈,三個企業利稅總額比上年增長94%。該市通過破產、租賃、嫁接、委托經營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20億元,佔不良資產總值的85%。以信息化帶動技術改造,實現傳統企業昇級,該市也走在了前列。18戶規模企業初步實行了信息化管理,並在不同的商業網站建立了信息網頁,13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7戶企業被哈市列為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
招商引資,大上新項目,是阿城的第二招棋。從2000年開始,該市連續開展了招商引資年、項目建設年活動。3年來,共引進50萬元以上項目542項,到位資金23.5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6項,到位資金7.4億元。驕人數字背後則一個個以情招商的感人故事。全國500強企業龍滌集團一直與阿城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得知龍滌集團與希臘艾瑪集團合作建設年產1.2萬噸粘膠長絲項目後,他們主動上門,盯住不放,同企業談感情,說服務,承擔了建設用地所需的5300萬元的包袱,贏得了10億元的投資。今年7月該項目將試車生產,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2.9億元,利潤1億元,稅金2000萬元。
大打旅游文化的金字招牌,培育新產業,是阿城市走出的第三招棋。他們咬定建設金源文化名城和哈爾濱後花園的目標不放松,采用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加速旅游精品建設,推動旅游產業昇級。近幾來旅游產業總投資8億元,新建擴建金源文化旅游區、平山旭東科技生態園、松峰山風景區、玉泉狩獵場等旅游景區25個。2002年接待中外游客68萬人次,總收入1.4億元,分別是1997年的4.2倍、2.8倍。素被史學界譽為『金源肇興地,塞外第一都』的阿城,把金源文化作為城市名片來經營,而文化繁榮又提昇了人氣,擴大了知名度,促進了二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