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5日電通河縣文體局退休乾部趙文信,利用退休後的7年時間,自費跑遍通河縣的崇山峻嶺,尋找到多處當年抗聯遺址,畫出各類抗聯遺址地圖近百張。
趙文信今年57歲,1996年離開工作崗位後,利用自己在當兵時任山區偵察兵,能爬山、會測量、善畫圖的優勢,開始自費到通河縣的深山老林中去踏查搜尋抗聯遺址。
當年抗聯遺址多設在懸崖絕壁、山深林密、無人出入的地方,大部分地方都不通汽車。趙文信背上水壺和乾糧,全靠步行,一出去就是半個月,平均一天跑山路30多公裡。有時為了弄清楚一個地形圖的准確性,要反復上山十多趟,並精心把抗聯戰士曾經親歷過的每一個營房、水井、哨所、倉庫、戰壕、石炕、被服廠、兵工廠、醫院、菜地等一一按比例、按等高線,准確標在地圖上。形狀、距離、大小米數、比例等在圖上標得一清二楚。
一次,伐木工人在黑瞎子溝作業時,發現一具屍骨和一套牙具。為此,趙文信曾經6次來到黑瞎子溝考察。在屍骨附近找到了抗聯戰士曾經使用過的水井、營房和練兵場,又請專家對屍骨進行鑒定,最後認定這裡曾經是一處抗聯秘密營地,屍骨系當年在這裡犧牲的抗聯女戰士遺骨,並建立了無名女烈士墓。於是通河縣旅游地圖上又多了一處旅游景點。
一天,他聽林場工人說在青峰嶺撿到了一個抗聯戰士使用過的大水壺,於是他5次進入青峰嶺山區的懸崖峭壁中考察,發現這裡有多處抗聯密營,終於繪制出標有抗聯哨所、營房、水井、暗堡、倉庫、石門、石牆、石橋等20多處抗聯遺跡的青峰嶺抗聯遺址地圖。
如今,趙文信正忙著要寫一本有關通河縣抗聯遺址分布地圖、歷史圖片和抗聯遺址背景的導游書籍,為哈爾濱衛星城旅游提供更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