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密山生態林成活92% 防護林成活95%
2003-07-19 17:25: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雞西7月19日電 夏日,走進密山市興凱湖鄉金銀庫村,宛若走進了『花果山』。放眼望去,周圍起伏的山坡上,成片的果樹枝繁葉茂。那一片是苹果,那一片是梨……幾年前,這6000多畝荒坡,水土流失嚴重;而如今,這裡栽上了果樹,今年有2000畝達到盛果期。

  密山,曾是綠色寶庫,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因為盲目開荒放牧,出現了植被衰竭的危險局面。

  2001年,密山新一屆領導班子拍板:造青山秀貌,還碧水本色。市委書記王保田帶著相關部門的乾部到拜泉、去延安,學習艱苦地區農民造林經驗。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坡角25度以上的山地都要退耕還林,而密山則規定:15度以上山地必須退耕還林。他們成立了退耕還林辦公室,挨個山坡、逐個地塊測量。『退耕還林,要靠老百姓;老百姓積極性高不高,要看政策落實得好不好。』王保田堅信這一點。誰造林,誰享受補貼;林木收益,稅後場戶三七分成;不論身份,授權50年不變……一系列優惠政策,引著農民往退耕還林上使勁。

  山綠靠栽樹,栽樹靠錢鋪。錢從哪裡來?得知國家重點扶持有關地區植樹造林的信息後,密山人一改過去『不叫不到,不給不要』的做法,迅速進京爭取國家支持。市裡又壓縮開支,從財政中硬擠出一塊。2002年,光苗木款一項,市財政就拿出了100萬元專項資金。

  年年栽樹不見綠,癥結在哪?在領導乾部的思想!『抓造林,先抓乾部』,密山形成共識。市裡下鄉看退耕還林,專搞突擊檢查,工作懈怠、乾勁不足的3名副鄉鎮長受到了撤職的處分,一名副鄉長抓退耕還林業績突出,被破格提拔,派到退耕還林任務更重的鎮任鎮長。去年,省林業廳檢查退耕還林,密山市的生態林成活率92%,防護林成活率95%,名列全省前茅。

  『治本』更『治窮』,密山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雙贏』之路,退耕還林的農民不僅不返貧,來錢道反而更多了。

  裴德鎮,有個『完達山藥業』。市委書記王保田親自帶人考察各村退耕還林的山坡,幫農民出謀劃策搞林藥間作,老百姓栽下刺五加、五味子、龍膽草、地膚子……當年就見效益,3000畝基地成了綠色『錢莊』。

  黑臺鎮共裕村1500畝果園果壓枝頭,興凱湖鄉金銀庫村6000畝果樹枝繁葉茂,『花果山』引來游人賞景嘗鮮,錢又進了農民的腰包。

  富源鄉地少人多,退耕還林難度最大。王保田給個『錦囊妙計』:還林還草和飼養牛羊同步進行。到省草原飼料研究中心請教專家,搞紫花苜蓿草和黑麥草混播,每畝可供5只絨山羊的『口糧』,每只羊年獲利至少200元。林間種草,收草養羊,過腹增值後,畝效益達1000元。農民嘗到甜頭,兩年光景這個鄉退耕還林還草1.8萬畝。

  穿行在滿目蔥蘢的山坡上,不時可看到一排排的腳爪印。王保田都認識,看看這個,是野雞的,看看那個,是野兔的。原來,植被恢復,當年『背井離鄉』的野生動物又回來了。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