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24日電 近日,密山市鐵西農民培育的10萬株刺五加苗木出口韓國,收入7萬元。緊接著又和韓國簽約,秋天將出口200萬株,又是140萬元的收入。
人工培育刺五加是省內外一個空白,填補這項空白的是全國人大代表、鐵西村農民張洪田。100畝的苗木基地,1000畝的刺五加林基地,三年達到1萬畝,這麼大規模省內是第一個。
1993年,張洪田決定將鐵西森林公園背陰坡地作為刺五加基地,這裡的山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質呈微酸和中性,適應刺五加喜水喜肥、耐陰的特點。請來了東北農大教授、八一農大教授,用1畝地試驗,一年成功,隨之大興北藥開發,一年生的換床,二年生的移栽,苗木基地、刺五加林地的面積不斷擴大。
鐵西農民將退耕還藥,作為調整結構、農民增收的切入點。張洪田告訴記者,退耕還藥是圍繞市場轉出的結果。完達山藥廠以野生刺五加作原材料,刺五加本地產量極少,野生刺五加又趨絕跡,每年工廠從南方運原材料,成本高。為補這個缺,開發刺五加基地來對應龍頭企業。培育種植刺五加還有一個生態效益,防水固土。刺五加的經濟效益是永續利用。種一年可賣苗木,一株近1元,三年是刺五加豐產期,果、葉、莖、根都可作原料,刺五加果和葉畝效益1000元,莖5年割一茬,畝效益是1000元,種植刺五加年年有效益。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