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保溫陽臺不保溫 哈爾濱保溫陽臺市場管理混亂
2003-07-26 01:40:5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7月26日電昨天,記者對哈爾濱市宣西、分部等10多個居民小區進行走訪,發現幾乎每個小區都有居民安裝『保溫陽臺』。

    在宣西小區53棟樓一共有三家安裝了『保溫陽臺』,49棟樓共有兩家安裝了這種陽臺。這幾家的『保溫陽臺』底部有的是深灰色,有的是黑色,下窄上寬,比普通陽臺明顯凸出來一塊。53棟樓一居民告訴記者,安個『保溫陽臺』花了4000多元,可到了冬天根本不保溫,有時窗戶還會結冰。

    據宣西小區物業公司的陳經理介紹,按理說,居民不允許私自改裝陽臺,物業公司也想制止,但沒有法律依據,所以物業公司也只能聽之任之,沒法處理。

    在道裡區安定街74號3單元502室,記者見到這戶人家正在安裝『保溫陽臺』,原來的陽臺上已安上了一圈鐵皮保溫盒,保溫盒用膨脹螺絲固定在了陽臺欄板和外牆上,主要用來壓陽臺底板的配重牆被刨得『傷痕累累』,陽臺底板處的瓷磚已鋪上了一半。趕到現場的哈市房產管理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責令其停工。

    南崗區教化街上一棟6層居民樓的4、5、6層陽臺全都向外鼓著,其中4層和6層的『保溫陽臺』是圓弧型的,欄板上部比普通陽臺寬出30多厘米。

    南崗區潔淨街48號5樓、6樓,潔淨街37號4棟一單元5樓4門,比樂街154號4號樓三單元2樓2門,分部街100號3樓3門,這些房子的陽臺都改成了『保溫陽臺』。記者敲了半天單元門,居民表示拒絕記者進屋采訪,隨記者同去的哈市房產管理監察大隊工作人員表示要看看陽臺拆改的有關手續,同樣吃了『閉門羹』,他們只能建議居民一定不要將重物放在陽臺上。

    據了解,安裝『保溫陽臺』的居民多數用來做廚房。

    今天,記者走訪了哈市部分加工塑材門窗廠和鋁合金門窗加工廠,各廠家的營業執照中均沒有加工、安裝『保溫陽臺』這項業務,但他們都表示可以加工『保溫陽臺』。而且加工工藝幾乎都是一個方法:鋼結構,主體外部用鐵皮,內部添充物為珍珠岩和苯板。

    據海城街上一家做保溫陽臺的廠長稱,他們的保溫陽臺工藝是由哈工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專門設計的,承重每平方米不超過500公斤。當記者問可否看設計證明時,他稱證明被鎖著拿不出來,並表示經營這麼多年,從來沒人管過。而位於海城街的另一家門窗廠承諾自己的陽臺承重每平方米100公斤沒有問題。同樣的問題,位於學興路的鋁合金塑鋼廠承諾,他們的保溫陽臺承重每平方米不超過350公斤。

    僅僅三家,說法竟有這麼大分歧。當記者問到陽臺增加重量,那安全怎樣保證。商家的答復幾乎如出一轍,什麼樣的陽臺能改成『保溫陽臺』他們用肉眼一看便知,而且保溫結構加固在承重牆上絕對安全,這麼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安全事故。

    省建設廳科技處有關人士表示,保溫陽臺實際上達不到保溫效果,因為一般陽臺的窗戶高度為1.5米—1.6米,而欄板高度只有1.2米左右,窗的散熱面積遠遠大於欄板的散熱面積,只將欄板外做簡單保溫處理,是達不到保溫效果的。

    據專家介紹,陽臺的設計用途就是通風、換氣,每平方米的活荷載為250公斤。以3平方米的陽臺為例,最大活荷載為750公斤。而陽臺變成廚房,改成『保溫陽臺』後,要安裝鐵皮保溫盒,地面和內牆要貼瓷磚,還要擺放爐具、櫥櫃、餐具等用品,再站上幾個人,這樣陽臺的承重能力幾乎就接近了設計的承重標准,如果再打掉用來壓陽臺底板的配重牆,陽臺的承重能力還會大大降低,因此安裝『保溫陽臺』應該說對房屋安全非常有影響。

    而據了解,如此危險的拆改陽臺在哈市卻沒有一部管理辦法。據哈市房產管理監察大隊負責人介紹,國家建設部於2002年5月下發《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之後,沈陽、長春、天津等城市都相繼出臺了《房屋安全管理辦法》,房屋安全鑒定部門與房產管理監察合署辦公。如居民要拆改房屋,首先要到這個部門辦理申請,並出示設計和施工方案,房屋安全鑒定人員到現場進行房屋安全鑒定,如拆改部分危及房屋安全,則堅決不審批;如拆改部分不傷害房屋安全,則給予批准。拆改結束後,這個部門還會對其進行復查。而目前,哈市沒有出臺《房屋安全管理辦法》。

    因為沒有法律依據,對於居民私自改變陽臺用途,哈市房產管理監察大隊也只能是采取勸停的方法。『7·23』陽臺墜落事故發生後,該大隊兵分多路,對已經私改陽臺的居民挨家建議:一定要將陽臺的重物挪開,以免出現意外事故。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