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依蘭橋南文化遺址遭破壞
2003-08-01 11:00:4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遺址上隨處可見的古陶片

  東北網8月1日電 位於黑龍江省依蘭縣的橋南文化遺址近日因施工單位強行施工遭到嚴重破壞。遭到破壞的遺址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其中1000多平方米已被徹底破壞。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20年來黑龍江省發生的最嚴重的破壞文物事件。依蘭縣是著名的古城,宋代徽、欽二帝被俘後『坐井觀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依蘭縣橋南遺址涵蓋了從春秋晚期到晚清的各種文化類型,1999年被黑龍江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2日上午10時許,記者聞訊趕赴依蘭橋南遺址。在現場,記者看到,在依蘭牡丹江大橋東岸路南側,承建依蘭牡丹江大橋的省龍建公司路橋一處的二十餘名工人正在著名的橋南遺址上施工,目前這一遺址已面目全非:文物保護界樁已不見,在依蘭橋南遺址上被赫然挖出一個巨大的土坑,其面積大約為1000平方米,坑深達7.5米,坑底已建造成大型橋基,原遺址及地層已被破壞殆盡,7000立方米的土方被挖出並被隨意地堆放在一旁。據了解,這1000平方米的遺址大坑是施工人員動用大型掘土機掘毀省級文物保護界碑、突擊性掘開的橋基坑,此處遺址的破壞已不可恢復,考古損失巨大。

  站在橋上放眼望去,推土機正在遺址表面上作業。在隆隆的機器聲過後,一處長約200米、寬約36米的遺址表層已被破壞,原有植物消失,在清晰可見的推土機履帶的痕跡中,地表各式古代陶片隨處可見。記者隨手撿起幾塊,經省考古專家認定,這些陶片有距今2500年的先秦時期的陶片,也有遼金時期和清代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省文化廳基建考古辦公室副主任趙評春判定,這是我省近些年來性質最為嚴重的文物破壞事件。

  1997年,文物部門曾對其中的500平方米區域進行過挖掘,出土各類珍貴文物標本500餘件,還在公元前的房址內發現了黑龍江省最早的農業加工糧食作坊和最早利用火灶保存火種技術的考古實證。更為重要的是,橋南遺址出土的古代文物與俄羅斯濱海地區出土的文物有著文化上的共同性,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疆域范圍十分重要。

  據悉,橋南遺址是我省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依蘭橋南遺址在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有我省最早的農業加工糧食作坊,這裡的古代先民早在公元前就已經掌握了利用火灶保存火種的技術。

  事件發生後,黑龍江省各有關方面高度重視。交通部門已責令施工現場全部停工,相關人員聽候調查處理。同時,與文物部門配合,積極著手落實文物保護所需經費。文物部門也表示,經費到位後,立即組織考古人員進入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將損失減少到最低,使公路建設盡快復工。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