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電國際展沒一家參展外商、食品展裡賣服裝、科技展中賣食品、一個月內同一主題展會辦兩次、出現糾紛不知向哪投訴……種種弊病嚴重阻礙著會展業這個『朝陽產業』在我省的發展壯大。業內人士在焦急心痛的同時,也為黑龍江省的會展經濟真正『火』起來籌劃著。
政府部門該管啥
一個月內兩個醫療展、兩個教育展、兩個汽博會……都曾在我省發生過,而且都有合法的審批手續。據了解,造成重復辦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審批權力的部門太多,出了問題時又投告無門,似乎誰都該管,誰都不該管。對此,幾大展覽公司的老總呼吁,要成立一個由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專門的展覽業辦公室,各種展會由一家審批。
政府部門還該管些啥?哈爾濱遠東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颯說,大的展會光靠一兩個展覽公司是很難做成的,要想壯大會展經濟,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需要政府去申辦全國性的或國際性的展會。
哈爾濱長城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立君認為,會展業的競爭是雙敗的競爭,在當前的情況下,完全按照商品經濟的規律來處理是不行的,如果先放手發展,把市場搞臭,再想規范恐怕就來不及了。因此當哈爾濱的這塊土壤還沒有完全板結的時候,應當及早對其進行維護保養。如何維護,就是盡早出臺有利於會展業發展的政策,讓外部環境好起來。
曾經受騙的參展商於宏仁也呼吁,關於規范會展業的地方性法規要盡早出臺,出現欺詐行為時要追究責任首問制。
行業自律是關鍵
展會不是某一個城市必須有的行業,哪裡有適合它生長的土壤,並給予精心的培育,它就會在哪裡開花結果。『別讓惡性競爭敗了參展商的胃口』,業內人士有著共同的願望。
如何避免惡性競爭?除了政府規范外,更需要展覽業的行業自律。但各個展覽公司獨來獨往慣了,怎樣組織起來?展覽公司的老總們不約而同地建議,該有個包括展覽公司、展館等在內的行業協會。
建立行業協會符合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大潮流。從國外的經驗看,哪個國家行業協會作用發揮得好,哪裡會展業就發達。如德國是世界展覽業最發達、會展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它的行業協會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德國的展覽主要由德國展覽業協會負責協調管理,其會員佔德國展覽公司的98%,幾乎覆蓋了整個行業。
因而,成立權威的展覽行業組織,來制定行規及游戲規則,是我省展覽業規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省社會科學院教授、省企業家科學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宋魁認為,當展會經濟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應取消政府職能部門的審批權,改由行業協會來協調,建立會展准入機制,這樣纔能保證會展的質量與規模。
展覽補上『保險』課
突然襲來的非典,使展覽業受到重創,不少展會臨時取消。一些參展商以違約理由控告展覽公司。對此,展覽公司很委屈,這是不可抗力。雖然,在我省因非典引發的幾起展覽糾紛最終不了了之,但還是給展覽業提出了關於保險的全新話題。
宋魁認為,展覽涉及到交通、展館、宣傳等多個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讓組織者無法兌現承諾,出現不是主觀的違約現象,因此,給展覽上保險,也是規范展覽業市場秩序的一個方法。
但目前我省展覽業保險幾乎是個空白。除了展覽業尚屬起步階段,展覽公司為節約成本表現出風險意識較弱外,保險業沒有對癥下藥的險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讓展覽業生出保險這根弦兒,還要保險業拿出合適的險種。
專門化人纔待擴充
舉辦展會前,臨時招聘各路人馬,於是,宣傳的、接待的、策劃的、布置展位的……匆忙上陣。於是,參展商來了沒有展位、事先承諾的宣傳沒有到位等問題引發的糾紛不斷。這種由於展覽業專門人纔匱乏而造成的秩序混亂在我省比比皆是。
作為我省最大的展會,哈洽會大會辦可謂集中了省內展覽業的各路人纔。大會辦副主任戴春娣對人纔的重要性感觸也最深:展覽業要向著正規化、國際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人纔是基礎。會展業需要的是專業人纔和復合型人纔。我省會展人纔缺口很大,大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這是制約我省會展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因而除了要在高校開設有關會展的專業外,還需要專門面向會展業的短期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