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盡量保留原有的綠地,能不動的就不動
●綠化工程力求專業化,由專門的園林綠化部門來組織實施
●城市搞綠化栽什麼樹要問專家
東北網哈爾濱8月5日電 1999年10月,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改造完工。擴建後的學府路寬敞整潔,被譽為『龍江第一路』。然而四年來,路兩旁的綠地卻一直在修修補補,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仍不見起色。日前,又有十幾家園藝施工隊轟轟烈烈地開赴這裡栽樹鋪草……
時下雖不是栽樹的最好季節,但從哈爾濱市學府跨線橋上向南望去,只見在學府路兩旁,園藝工人正揮汗如雨鏟土、栽樹、澆水,一派繁忙景象。(圖①)
碎磚頭上栽樹唬弄人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栽樹前,工人們先把綠化帶上的土挖起,一直挖至半米多深,然後裝車運走。
『為什麼要把土弄走呢?』記者問。
工人們說:『好好看看這些土,能長樹和草嗎!』
原來,挖出來的土方中大部分都是黃粘土、三合土甚至混凝土、碎磚頭等。4年前修路時,這些本該運走的垃圾卻被施工隊埋在了綠化帶下。一位工人用手比量著地表薄薄的黑土層說:在這樣的地上種樹,就是唬弄人!(圖②)
現場的一位專家說,為保證施工質量,一共需要運走四五萬方殘土,然後再從城外運進同等數量的黑土,當初施工隊伍不負責任的做法大大增加了現在改造的成本。盲目栽培樹難活
人們也許記得,1999年學府路改造後,路兩旁人行路上栽了一種新樹種———檜柏。它們不足一米高,一叢叢被修剪得整整齊齊,據說苗木價格不菲,然而次年就死了大部分,餘下的那些也是帶死不活的模樣。
如今在學府路兩旁,這些矮灌木一株也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園林部門今春剛栽上的高大的銀中楊。(圖③)
7月16日,在與學府路交叉的保健路上,一堆堆殘根枯木被挖出後丟棄在路旁等待運走。
正在現場的一位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施工監理深有感觸地說,在人行道上植樹,一定要選高大挺直樹種,檜柏、側柏植株太小,極易遭到人為破壞;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樹種都來自暖溫帶,沒有經過在苗圃的適應性培植就盲目推廣栽培,很難存活。
『三不管』將成歷史
據了解,學府路沿線綠化面積一共有19.1萬平方米,當年是哈市二環建設指揮部所屬的一家公司負責組織實施的。
樹栽了不少,草鋪得很美,風光一時,但隨後的管護工作卻沒有跟上,冬天冰雪凍、夏天驕陽烤,再加上行人踐踏,三年多來,綠地損失慘重。由於這塊綠地管轄權一直沒交接給南崗區園林部門,園林部門對此也只能是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因學府路屬於一類街路,街道辦事處也無能為力。
不久前,在哈市有關領導的協調下,南崗區園林部門開始對學府路兩側綠地進行徹底『翻新』改造,預計工程款八九百萬元。
南崗區園林科白穎科長說:『雖然目前我們仍沒有正式接手學府路兩側綠地,但此次改造完工後,我們一定會嚴加管理,比如增設新式草地圍欄,在綠地間適當留些通道,並設流動人員巡視。』
綠化工程不能再拐彎
學府路曾是哈爾濱少有的幾條綠陰路之一,兩側隔離帶上數萬棵高大雲杉郁郁蔥蔥,人行道上還有許多楊樹和榆樹,各種野鳥和松鼠出沒其間。(圖④攝於1998年初冬)
1999年春,學府路拓寬改造動工,雲杉被全部連根兒挖走(圖⑤攝於1999年4月20日)從那時一直到現在,雖然有關部門不斷地往裡扔錢,不論在面積還是質量上,學府路綠地始終沒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園林專家指出,縱觀學府路綠地建設,有幾大教訓應記取。
其一,在城市建設中,盡量保留原有的綠地,能不動的就不動,否則老樹移走了,新樹栽不活,幾十年的綠化成果毀於一旦。據了解,學府路改造中被挪走異地栽培的上萬株雲杉幾乎無一成活,這是一筆慘重的損失。
其二,搞綠化工程,一定要力求專業化,由專門的園林綠化部門來組織實施。會修路不一定會栽樹,如果自行其是,栽不好,管不好,勞民傷財。
其三,建立工程質量全程跟蹤體系,確保成活率。工程誰來乾,用誰不用誰?要公開透明,看資質而不是憑關系;完工後,要考驗幾年,視成活率高低分期付款,看哪個工程隊還敢在碎磚頭上栽樹!?
其四,相信科學,切忌冒進。城市搞綠化栽什麼樹合適?要問專家。那些來自南邊的好看不中用的樹種、草種一定要慎重引入。綠化本來資金有限,不能再花那大頭錢了!
學府路是一條筆直的大道,但它的綠化工作卻拐了一個大彎兒。我們期盼著它早日重現昔日的蔥蘢,也希望在哈爾濱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進程中,類似令人遺憾的事情別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