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蕭紅紀念陳列室在哈爾濱瑪克威商廈落成。至此,前一階段有關此處的城市改造和名人故居保護孰輕孰重的爭論終於在皆大歡喜中塵埃落定——修葺一新的保護建築成為商場的『文化前廳』,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又反哺於文化建設。顯然,這一以文興商、以商養文的模式走出了以往老建築留拆不能兩全的困境,具有典型意義,由此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
東北網哈爾濱8月17日電 1932年秋,哈爾濱大水。
決堤的松花江水灌入城區,地處低窪的繁華道外城區頓成一片水鄉澤國,馬路成了河道,人們紛紛駕舟逃生。在十六道街的一座二層小樓的陽臺上,站立著一名被遺棄的女子,長發凌亂,白衣如雪,小腹微微隆起,顯然已身懷六甲,雖面有病色卻掩飾不住眉目間的清秀。她無力地呼救,無人理睬。就在絕望之中,一只小船飛快地駛到陽臺前,船上是一名英俊勇武的男青年,他系船登樓,將奄奄一息的女子抱上船。那女子看到他,輕喚一聲:『三郎……』眼裡溢出喜悅的淚光。
他們並肩而坐,相互依偎。船槳輕搖,駛離了風雨飄搖的小樓,駛離了波光粼粼的道外,一直駛上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
這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浪漫愛情至今讓哈爾濱老道外人耳熟能詳,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就是上世紀蜚聲文壇的蕭軍和蕭紅。
時光荏苒,彈指71年過去。斯人已逝,小樓猶在。這棟見證了蕭軍和蕭紅愛情的二層小樓如今已更名為瑪克威商廈。
2003年8月12日,蕭紅紀念陳列室在瑪克威商廈保護建築二樓落成,71年前的那段歷史在這裡被重新回放,永遠定格。
名人故居『變身』商場前廳
瑪克威商廈總經理楊福君至今還為能留下曾見證蕭紅一生中最困苦經歷的這座保護建築而慶幸不已。
『當時正值新瑪克威商廈興建,原來認為這座兩層的老樓與規劃建設的現代化商場格格不入,想拆掉算了。』楊福君說:『經過專家的建議和論證,我們放棄了原來的方案,而是把老建築保留下來,改造成了商廈的「文化前廳」,這樣一來,兩全其美,老建築留下了,企業也多了一個文化的支點。』
2001年,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新瑪克威商廈動工修建,工程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處理位於工地西北角的這座蕭紅曾住過的東興順旅館。東興順旅館位於道外區靖宇街170號,始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中華巴洛克建築風格,是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築。解放後先後為仁裡公社、道外公安分局仁裡街派出所,並住有一些居民。
2002年4月,哈爾濱市規劃局專門為東興順旅館的去留召開會議進行論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東興順旅館在建築藝術上很有特點,是道外地區『中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典范,而且住過蕭紅這樣的文化名人,具有特殊的人文價值,『在保護的等級上應更高一些』。
專家建議:東興順旅館的保護與修繕應當按照『外立面復原,內部適當改造』的原則,決不能開門扒窗,更不能換成塑鋼窗。專家還強調,蕭紅住過的房間一定要保留,改造成紀念室,恢復原貌。建成哈市的一處人文景觀,以吸引本市及全國各地的游客參觀。
從2002年5月起,瑪克威商廈對東興順旅館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原外立面的所有花紋裝飾都被小心地取下並編號,然後對外牆進行加固,再把原來的紋飾按原位置歸位,重新粉刷。
『這項工作極為繁瑣。』曾參與保護建築修復工作的瑪克威房地產開發公司工程部經理周明旭對記者說:『我們建4萬平方米的新商廈纔用一年時間,單修復這座2000平方米的老建築就用了7個多月。這座建築原是磚木結構,裡面的牆都是板夾泥的,說它是危樓毫不為過,這給修復改造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不過,周明旭還是為老樓外飾的精美贊不絕口,『整個外牆面窗戶上的幾十個飾畫花紋沒有一個重樣的,整體上是歐式的風格,紋飾卻都是中國傳統圖案,結合得天衣無縫,令人驚嘆,我們修復時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個閃失。』
周明旭告訴記者,老樓的內部經數十年來的住戶的改造,已無法知道原來的格局,就乾脆和新商廈打通相連成為一體。這樣,保護建築的一層成了新瑪克威商廈的一個別致的門廳,二樓為商廈的管理部門辦公室。另外一個問題是確認當年蕭紅住過的房間,據史料記載,這應是一個帶陽臺的房間,而整個老樓只有一個陽臺,所以,當年蕭紅住所的位置很容易就確定了。
東興順旅館蕭紅人生的轉折點
蕭紅紀念陳列室的落成在省內文化界引起極大的震動。12日舉行的蕭紅紀念陳列室揭牌儀式吸引來眾多的蕭紅研究者、蕭紅作品的愛好者及各界人士,90歲高齡的黑龍江大學離休教授、蕭紅研究專家陳隄先生和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蕭紅傳》作者鐵鋒先生也特意趕來。
『能看到蕭紅紀念陳列室的落成,可以說了卻了我一生的夙願。』陳隄先生高興地說:『東興順旅館在蕭紅的一生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她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她在這時收獲的不僅是苦難的閱歷,還有甜美的愛情。可以說走進東興順旅館的蕭紅還是一介不諳世事、充滿叛逆的女青年,走出這裡時,她已成為一個飽經懮患、筆觸細膩的女作家。多少年來我一直在呼吁在東興順旅館舊址為蕭紅建紀念館,這一願望終於實現了,蕭紅紀念陳列室的落成讓我仿佛又重睹了當年的那段歷史。』
蕭紅紀念陳列室正中是蕭紅的半身銅像,端坐的少女蕭紅面容清麗,以手托腮,陷入沈思,深幽的目光不由將人帶入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哈爾濱。
1931年10月底至1932年8月間是蕭紅一生中最傷苦的時候。1931年秋末冬初,蕭紅流落哈爾濱街頭,生活無著,她的未婚夫汪恩甲趁此危難之際,將其騙至東興順旅館同居。這時蕭紅已懷有身孕。1932年6月中旬的一個早上,汪恩甲謊稱回家取錢便一去無有蹤跡,蕭紅被遺棄在旅館裡。汪走後,旅館老板天天逼債,以停止供食相要挾,並揚言要把蕭紅賣進妓院抵債。
危難關頭,蕭紅寫信向《國際協報》等報館求救。當時在《國際協報》任記者的蕭軍來到旅館探望了蕭紅。兩人一見鍾情,互生愛慕。
『其實,蕭軍救出蕭紅的史實與民間的傳說略有出入。』陳隄說:『當時,蕭紅向一只過往的船只求救,被載出道外區,然後她按著蕭軍留給她的地址找到了蕭軍的住處。而心急如焚的蕭軍架船趕去搭救蕭紅時,卻撲了一個空,當他失望地趕回住所時,卻見到了早已等在那裡的蕭紅。』
陳隄說:『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東興順旅館在蕭紅一生中的意義,在這裡收獲了愛情的蕭紅從此與蕭軍結合,開始新的生活,二人並肩在文學道路上跋涉。』
『蕭紅牌』 惹出爭議
『蕭紅紀念陳列室落成後,這幾天的客流量明顯增加,許多顧客都是慕名前來的。』瑪克威商廈總經理楊福君說:『蕭紅成了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張王牌。』
為修復東興順旅館,瑪克威商廈出資500萬元;為建蕭紅紀念陳列室,瑪克威商廈再斥資18萬元,還拿出了寸土寸金的一間辦公室。『投入雖然大,但我認為值。留下老建築、建蕭紅紀念室與企業的經營並行不悖,實現了雙贏。』楊福君說:『且不說保留老樓為企業增加了近20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更重要的是,這些舉措打造了企業品牌,提昇了企業形象,並轉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這是花多少錢都難以做到的。下一步我們還要擴大蕭紅紀念陳列室的面積,使之恢復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老哈爾濱的風情。』
但商家對名人故居的修復利用也引發了不同看法。哈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護建築專家表示很難認同這種商業介入模式。『這種做法恰恰是對保護建築的不負責任。』他說:『老建築被掏空,只剩下了一個外殼,這樣還有什麼意義?保護建築的主體都成了商場,大大衝淡了文化的氛圍。再說,無論是老建築本身,還是蕭紅故居,都應該是嚴肅、高雅的,但現在卻變成商家炒作的噱頭,被庸俗化了,這無論如何也是一個敗筆。』
對此看法,參與過東興順旅館修復工程的瑪克威開發公司工程部經理周明旭不予認同。『沒有開發利用也就談不上真正的保護。』周明旭說:『開發利用纔是最有效的保護,如果沒有商業回報,商家就不會投資和開發,這棟已成危樓的老建築能不能留存下來都是問題,其內含的歷史文化價值能否挖掘出來,也就很難說了。正是商業資本的介入,纔使得呼吁多年一直未果的蕭紅紀念陳列室得以落成,實現了老建築的保護利用。』
曾經主持論證東興順旅館保護改造工程的哈爾濱市城建專家張相漢認為,『蕭紅紀念室』模式為哈爾濱市名人故居的開發利用以及老建築的修復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在此之前,人們往往把老建築的保護視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對立面,但東興順旅館的保護改造卻有效地實現了保護和利用的統一,解決了政府面對瀕危的保護建築卻無力埋單的困境。現在哈市還有眾多與東興順旅館類似的名人故居及保護建築,『蕭紅紀念室』模式為這些老建築的開發保護提供了一個范例。
省蕭紅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許振鵬說:『蕭紅紀念陳列室的落成不僅是為商家提供了一個「文化前廳」,更為黑龍江省的蕭紅文化研究搭建了一方舞臺。以商業收益反哺於文化建設,這一以文興商、以商養文的模式走出了以往老建築留拆不能兩全的困境,具有典型意義。蕭紅紀念陳列室將和呼蘭河畔的蕭紅故居一道成為蕭紅文化研究的基地,也將成為提昇哈爾濱城市形象,發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人文景觀。
新聞背景:蕭紅小傳
蕭紅,20世紀30年代著名左翼愛國女作家。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1911年6月2日 農歷五月初五 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1932年與蕭軍 原名劉鴻霖,筆名田軍、三郎,遼寧義縣人 相識於哈爾濱,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葬於淺水灣,1957年骨灰遷至廣州銀河公墓安放,享年31歲。
蕭紅一生創作歷程僅僅十年,卻留下了約上百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跋涉》 與蕭軍合著 、《生死場》、《商市街》、《手》、《牛車上》、《小城三月》、《呼蘭河傳》、《馬伯樂》等。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