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8月18日電雖然今年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嚴重春旱,但進入7月中旬以來,牡丹江市各地農民種植的2萬多畝早土豆仍然獲得較好收成。據統計,今年全市早土豆平均畝產量達到2噸,比種植晚土豆增產約50%,而且早土豆的最高畝產量為2.5噸,產量之高是歷年少見的。
經過幾年的項目攻關,目前牡丹江市農業科技部門已經培育出優質高產的『早大白』土豆。據市農委信息科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農民種植的土豆總面積為15萬畝,其中早土豆所佔比例僅為15%,絕大多數為晚土豆。由於每年7—8月份正值牡丹江市各地處在高溫多雨期,土豆容易感染病害,尤其是病毒病、晚疫病、環腐病危害較重,有相當一部分土豆在采收前就已經爛掉了。而如果選用優良早熟土豆品種,采取適時早播(4月初)、增施有機肥和專用肥、合理密植、地膜覆蓋等項技術措施,牡丹江市早土豆平均畝產量可望超過2噸。而且在采收早土豆後還來得及種植一茬秋菜,整體看經濟效益比較高。加之此時國內土豆市場缺口較大,市場銷路好、平均價格高,因此適度擴大早土豆種植面積不失為推動牡丹江市部分農民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