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8月22日電今年7月上旬,在國家統計局發布按新標准劃分的全國大型工業企業名單中,雞西北方制鋼有限公司作為1588家之一,赫然登榜。由於新的劃型標准參照國際通行慣例,確定了以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銷售額3億元及以上和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三項指標共同作為劃分工業企業規模的依據,因此,經認定全國大型工業企業比原來的7558家減少了5970家之多。
北鋼赫然登榜全國1588家,再次印證了他們依靠科技進步在改造中做強做大,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成果踐行『三個代表』的堅實腳步。
作為雞西市工業企業改革、改組、改制的成功典范,北鋼自2000年4月開始運作,就把科技進步作為改造提昇企業的主攻方向。他們針對原雞鋼生產設備工藝不配套並成為制約生產的瓶頸等問題,以提昇煉鋼生產能力為重點,兩年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了12項大的技術改造,創造直接效益2000多萬元。
雞西地區多屬難選或極難選的煉焦煤種,而洗煤廠當時采用的是傳統的跳汰浮選工藝,選煤效率不到80%,要生產三級冶金焦用煤,更是大大增加了選煤成本。北鋼投資200萬元,自行設計,自行安裝,用三產品重介旋流分選工藝代替跳汰式選礦工藝。他們克服了老廠工藝改造條件給設計安裝帶來的限制,經過47天日夜奮戰完成了改造安裝任務,半年就實現了達產達效,選煤效率提高了14%以上;同等原煤質量、精煤質量,回收率可提高5%以上。僅從計算減少原煤耗量一項,年可節約成本400多萬元。
焦化66—V型焦爐是1998年籌建的,至北鋼成立時,工程只完成總量的四分之三。為了保證這項全市矚目的民心工程,北鋼積極與該市有關部門協調,投資近千萬元,承擔了續建66—V型焦爐的任務並於2001年6月正式投產。這項工程不僅解決了居民用氣,而且保證了北鋼生產用焦炭和帶鋼生產用煤氣,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圍繞提高鋼的生產能力,北鋼下大氣力對煉鋼生產工藝進行了系統改造。一是投入3000多萬元改造制氧設備,新上了一臺3800立方米/小時制氧機,空分系統達到90年代先進水平,采用智能數字化儀表顯示,計算機自動控制,提昇了煉鋼生產能力。二是對煉鋼廠兩座轉爐進行擴容改造,由10噸改造成15噸,使煉鋼冶煉生產能力提高到50萬噸,達到國家產業政策生產規模的要求,年可新增銷售收入3億多元,利稅近6000萬元。與此同時,北鋼還積極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技改項目,使企業的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昇。
今年以來,圍繞年底整體形成60萬噸能力目標,北鋼已相繼開工建設28平方米燒結窯、帶鋼加熱爐、煉鋼連鑄和年產10萬噸石灰窯等一批配套改擴建項目。北鋼,正在改造中變得更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