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黑龍江已誕生試管嬰兒200餘例 供卵仍是難題
2003-08-31 12:20: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31日電7月13日,已經36歲的劉先生在結婚十年後,終於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喜得貴子,而此例試管嬰兒也是東北三省首例非手術睾丸精子抽吸術加單精子卵胞漿內注射技術合作孕育的『二合一』試管嬰兒。據了解,從1997年9月我省首例試管嬰兒誕生至今,在我省誕生的試管嬰兒就有200餘例。

    首例試管嬰兒今年小學入學

    提起試管嬰兒,就不能不提到1997年9月在我省誕生的首例試管嬰兒壯壯。今年九月份,壯壯將與同齡孩子一同進入學校,成為一名小學生。

    8月22日,記者來到中美合作哈醫大一院黑龍江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該中心主任孫玲娣教授給記者介紹了當時的情況。她告訴記者,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的前身是哈醫大一院『試管嬰兒課題組』,而我省首例試管嬰兒正是經過哈醫大一院『試管嬰兒課題組』多年研究纔成功誕生的。首例試管嬰兒壯壯的父母是1996年到哈醫大一院就醫的。當時,壯壯的父母已經結婚8年了,壯壯的母親做過一次人工流產後,便因雙側輸卵管阻塞而一直不孕,而她當時已經33歲了。『課題組』的負責人韓向陽教授看了病人的情況後,決定對病人免費做試管嬰兒手術。

    1996年12月31日,『課題組』的醫務人員從壯壯母親的體內卵巢中取出成熟的卵細胞,與壯壯父親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1997年1月2日,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後,被移植入母體子宮內。1997年9月,我省首例試管嬰兒、一個身體健康的、體重3000多克的男嬰在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誕生,工作人員給這個男孩兒起名為壯壯,希望這個孩子能茁壯成長。在孫教授那裡,記者看到了壯壯現在的照片,那是一個虎頭虎腦、惹人喜愛的孩子。孫教授告訴記者,壯壯本人比照片上更可愛,而且壯壯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情況都很好,與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

    談起試管嬰兒,孫教授告訴記者,試管嬰兒如今已作為不孕癥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被廣泛應用。僅在黑龍江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從2002年6月6日成立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裡已誕生了36例試管嬰兒。從1997年9月全省誕生首例試管嬰兒至今,在我省已誕生了200多例試管嬰兒。而隨著試管嬰兒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試管嬰兒的數量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存在著生育問題的夫婦將成為試管嬰兒輔助生育技術的受益者。

    試管嬰兒已發展到第四代

    『試管嬰兒是在試管裡長大的嬰兒嗎?』對於這樣的問題,有點醫學常識的人就會很肯定地回答『不是』。因為試管嬰兒只不過是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產物』,呆在試管裡的時間只有三十六個小時左右。而在18年前,哈爾濱醫科大學在校內組織的一次知識競賽上,曾將此題作為一道競賽題,考在校的大學生,據說當年這道題還難倒了一批醫學院的高材生。

    談起人們對試管嬰兒的認識,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男科主任趙錦生教授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剛開始大家對試管嬰兒不了解,常常鬧出各種各樣的笑話。有的患者同意做試管嬰兒手術後,立即問醫生『我們什麼時候來取孩子呀?』有的患者則一再詢問醫生『生出來的孩子是我的吧?』、『孩子生出來不會是個怪物吧?』……現在,這樣的情況基本上杜絕了。很多患者來後主動告訴醫生,『我們已經看過很多地方了,我們想要孩子只能通過試管嬰兒手術。』

    趙教授告訴記者,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成功,不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獲得了生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優生開闢了新的途徑。目前試管嬰兒技術已發展到第四代,第一代解決的是女性輸卵管阻塞、排卵障礙的問題,第二代解決的是男性無精、少精的問題。而第三代則解決有遺傳病的夫婦生個健康孩子的問題。即在做試管嬰兒時,對植入前胚胎進行遺傳學檢測,隨後將有遺傳病的夫婦通過體外授精發育成的胚胎進行篩選,將沒有遺傳病基因的胚胎移植到女方的子宮裡,這樣就可以避免患兒的出生。第四代卵漿置換則還處於臨床科研階段。

    趙教授還強調,將試管嬰兒技術稱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只是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而劃分的,並不意味著某一種技術是更加高級和優越的。所以一些病人來後,認為做試管嬰兒代數越高越好是不正確的,醫生也是不會接受的。

    試管嬰兒期待愛心供卵者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對來自齊齊哈爾的夫妻,丈夫楊先生52歲、妻子黃女士50歲。醫生告訴記者,他們是所有來做試管嬰兒的夫婦中年齡最大的一對。談起做試管嬰兒的原因,夫妻二人很傷心地告訴記者,他們曾有一個很優秀的獨生子,曾是他們的驕傲,可在兩年前,已經上大學三年級的兒子為了救落水的同學,永遠地離開了他們。談起這段經歷,黃女士哭著告訴記者,失去了兒子,她的精神完全崩潰了,兩年來親戚朋友想盡一切辦法想把她從悲痛中解脫出來,都無濟於事。只要見到同兒子一般大的孩子,她的眼淚就會止不住往下流。一天,一個朋友告訴她說:『實在不行,你就再生一個吧。』這位朋友還為她找來了試管嬰兒的資料。而醫生告訴黃女士,她的卵巢已經衰竭,只能用別人的卵子來做試管嬰兒。然而,這次已是黃女士與丈夫第二次來哈醫大一院了,試管嬰兒沒做成的原因只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供卵者。

    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女科主任王卓然教授告訴記者,像黃女士這樣,等待供卵來圓自己母親夢的患者在他們診療中心還有二十多位。王教授告訴記者,盡管臨床應用的精子庫已被廣泛建立起來,但由於卵子的冷凍溶解問題還沒有解決,因此臨床應用的卵子庫還沒有建立起來,女方卵巢衰竭想做試管嬰兒只能靠隨時接受供卵來完成,而且每個供卵者最多只能提供給三個接受者。此外,衛生部曾下文明確規定:凡是利用捐贈精子、卵子、胚胎實施的輔助生殖技術,捐贈者與受方夫婦、出生的後代必須保持互盲。也就是說,病人親屬朋友是不能成為供卵、供精者的,這樣等待接受供卵者只能期待社會上的好心人捐卵做試管嬰兒手術了。王教授說:『作為一名醫生,我希望社會上年齡在35歲以下,並生育過一個孩子、身體健康的女性能幫助那些等待接受供卵者完成做母親的心願。我代病人及家屬謝謝這些富有同情心的人。』

    另類天使呼喚平靜的生存環境

    在試管嬰兒誕生之初,就有人將其稱為另類天使,試管嬰兒給千千萬萬個存在著生育問題的夫婦帶來了天倫之樂。

    同時,試管嬰兒也呼喚人們能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平等地看待他們這些另類天使。

    孫玲娣教授告訴記者,歐盟從1996年開始在英國、比利時、瑞典、希臘和丹麥5國曾對1500名兒童進行試管嬰兒和正常出生孩子是否存在差異的專項調查,經過5年的跟蹤,結果表明:試管嬰兒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不存在差異,調查所涉及的975例試管嬰兒在身體、智力、心理發育或是家庭關系和社交能力方面均很正常。因此外界不該對試管嬰兒存有太多的偏見和歧視。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並不盡人意,在哈爾濱市,一個試管嬰兒的母親無意間向鄰居透露起孩子是試管嬰兒,結果第二天就有許多陌生人出現在他們身邊,像看小動物一樣看她的孩子,還不時竊竊私語。結果,弄得孩子的家長不得不賣掉房子搬家了事。也正是因為社會上一些人對試管嬰兒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偏見,有些做試管嬰兒的夫婦用假名進行登記,有一些夫婦則在成功生產後就『不辭而別』。

    對於這些行為,孫教授告訴記者,做試管嬰兒是要與醫院簽定相關協議的,而且這些協議都需要進行法律公證的。用假名進行登記無疑將在公證時給自己帶來麻煩,結果不得不更正登記,多花一部分公證費用。而對那些成功生產後『不辭而別』的夫婦,孫教授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將孩子的情況及時通知醫院,因為試管嬰兒不僅僅是給家庭帶來一個可愛的孩子,也擔負著許多人類輔助生殖醫學研究的內容。從醫學角度講,只有對第一代試管嬰兒成長情況了解得翔實,試管嬰兒技術纔會日臻完善,纔會為更多的不育夫婦造福。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