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5日電據黑龍江省醫學會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進行的醫療事故鑒定,有三分之二是發生在二級以下醫院中的醫療糾紛,發生糾紛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一些中小醫院超出自身技術能力,勉強收治患者所致。目前在哈爾濱的醫療市場上,聲稱專治疑難病癥的都是一些中小醫院。業內人士認為,小醫院勉強治大病甚至公然行騙,是對衛生資源最大的浪費與損害。
在省醫院等三甲級大醫院內分泌科的醫生叮囑出院患者『糖尿病目前仍是終生疾病,無法治愈,必須注意控制,防止並發癥』的時候,哈市九院、哈市南崗區中醫院等區級醫院卻已宣稱能讓糖尿病患者不再終生服藥;在全世界都在苦尋治肝良策的時候,哈市南崗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已經敢於承諾『肝病轉陰再付費』;省青年醫學會已經開始應用『基因療法』治療銀屑病,哈市醫學會附屬醫院『攻克』了股骨頭壞死。
當大醫院還都只分內、外、婦、兒等科系的時候,專治肝硬化、牛皮癬、癲癇、耳聾等疑難雜癥的牌子卻被堂而皇之地掛在一些中小醫院的門前。
掌握尖端醫療技術的人纔,真的都分散在那些中小醫療機構裡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專治疑難病的『中心』根本不具備任何技術實力,只是賣藥的招牌而已。日前,記者來到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附屬醫院『近視專科會診中心』。
走進診室,兩名年長的女醫生熱情地迎了上來,打開了牆上的視力表燈箱為記者測視力,然後又從一個盒子裡拿出鏡片試眼睛的度數。『會診』就這樣結束了,醫生緊接著便轉入正題,推薦記者服用一種131元1盒、一療程5盒的『益視』顆粒。記者在藥品說明上看到,該藥用於『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引起的青少年近視』。不知醫生在連脈都沒摸的情況下,是怎樣判斷出年過30的記者的癥狀的。而在購買此藥附贈的滴眼液包裝盒上,記者沒有看到任何批准文號和成分說明。
省醫學會在對一年來完成的75例醫療事故鑒定分析後發現,其中三分之二是發生在二級以下醫院中的醫療糾紛。發生糾紛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一些中小醫院超出自身技術能力勉強收治患者所致。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基層醫療機構定位不准造成的。本應承擔常見病、多發病初級救治的基層醫院『小馬拉大車』,發生小病、小傷後反而無法提供基本、必要的治療,這其實是侵佔了群眾基本衛生保健資源;一些虛假的宣傳、欺騙性的治療更是損害了醫院的形象,使得一些小醫院名存實亡,失去了根本的職能,只淪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