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22日電自哈爾濱市從今年5月1日起開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以來,卻遇到了令人頭痛的難題:收費員在收費過程中遇到種種刁難,跑七八次還是收不來費,甚至是『衙門口』越大的越難收。『一支冰淇淋錢就這麼難收?』
處理費不是衛生費
提到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很多市民的第一反應都是『衛生費』。其實不然。據市城管局環衛處處長馬莉介紹,在征收生活垃圾處理費前,哈市涉及環衛部門與垃圾有關的收費有兩項:一項是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征收的居民衛生費,每戶每月1.2元,由街道辦事處或物業部門按季度收取,主要用於居民庭院的清掃保潔和垃圾站點的管理(含背街背巷的清掃和垃圾間管理);另一項是實行垃圾袋裝地區收取的垃圾袋裝費,每戶每月2.7元,也由街道辦事處或物業部門負責征收,主要用作垃圾袋裝收集人員的勞務費和購買黑色垃圾袋的費用。通過這兩項收費,垃圾從居民家門口『走』到了垃圾中轉站或垃圾間。
每月一支冰淇淋錢的費用
此次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凡哈市市區內職工(含離退休、臨時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含中直、省屬在哈單位、外地駐哈單位)、企業、民辦非企業、個體工商戶、飲食商服業均屬征收范圍。概括說就是,只要是開工資、領薪水的人,就該繳納這筆費用。對持有民政部門核發的最低生活保障證明或市總工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的《特困職工證》的職工,可予以免征。
據介紹,相比南方很多大中城市,哈市的收費標准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市區內職工每人每月僅為1.5元,由單位在工資中代扣。由於相當一部分垃圾是在單位產生的,因此,機關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要按照職工人數每人每月繳納1元、企業按職工人數每人每月繳納0.50元。職工人數超過8000人的,每月最高繳費額為4000元。飲食業、商服業按營業面積征收。對於每一個城鎮居民來說,這每月每人1.5元的費用不過是一支冰淇淋錢,一年也不過18元而已,完全有能力支付。
垃圾處理收費遇瓶頸
收費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城市環境,每一位市民都能從中受益。但為什麼這筆費用這麼難收?到底難在哪裡呢?市環衛處為此專門成立的收費辦有關負責人說:『「衙門口」越大的越難收!』
為了保證收費工作順利進行,哈市環衛處專門成立了由30名收費員組成的收費辦公室,為收費員統一著裝、統一證件,同時還復印了5000份《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有關事宜的通知》,讓收費員隨身攜帶,便於宣傳。盡管如此,收費員在收費過程中還是遇到了種種刁難,幾乎每位收費員都被氣哭過。
由於市政府辦公廳在報紙上統一刊發了關於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的有關文件,因此沒有再給各有關部門一一轉發。於是,在收費員收費過程中,許多機關單位以沒有接到上級部門轉發的文件、財政沒給撥這筆經費為由,拒絕繳納。許多中直、省屬單位更以市裡的文件對他們沒有制約為由拒絕繳納。許多大中小學也以他們歸教育口管、沒有教育主管部門批准不能交這筆錢為由拒絕繳納。一位收費員無奈地說,拿著政府文件,跑斷腿,磨破嘴,也是無濟於事。
哈市環衛處收費辦石主任說,凡是財政開支的單位,費用都不好收,他們一般都得去八九次,給對方送文件,等對方研究、弄錢,最後還是不一定能收上來。由於征收垃圾處理費剛剛開始運作,目前對繳費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所以許多單位處於觀望狀態。對此,石主任說,為自己制造的垃圾繳納垃圾處理費,是每一位市民的責任與義務。這筆費用就應取之於市民的收入,而不是一項應由財政撥款的經費。而且,這與你的單位是市直部門,還是中直省屬部門無關。因此,所有的搪塞理由都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