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電為期一周的黑龍江暨哈爾濱市優秀旅游商品命名及展銷會於本月20日在哈市謝幕。19日記者再次來到展銷會看到,所剩攤位寥寥無幾,開幕時熱熱鬧鬧的場面已蕩然無存,此時場內顯得冷冷清清,一些參展商稱目的是做做宣傳,沒把銷售放在首位。
記者在展銷現場看到,展區內兩排攤位中只有為數不多的攤位上擺著各式紀念品,紀念品也是多年前就有的『老三樣』,如白樺木貼畫、麥秸畫、皮畫等。但更多的攤位上卻擺著外地的石畫、石雕和奇石等。速凍水餃等產品卻在借機搭車搶游客,現煮現賣招攬游客。許多參展單位的工作人員表示,此次來參展,就是應應景,沒抱有更多的想法。前來瀏覽的游客們也多是諮詢景點的旅游項目、乘車路線等有關問題,對各種紀念品沒多大興趣。一位廣西來的黃再平先生說,當地的旅游紀念品很難適合游客的需要,體積不是過大,就是沒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引不起購買的欲望。廈門來客許女士說,旅游商品千篇一律,使游客購物興致大打折扣。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哈市的旅游紀念品開發的弱勢與旅游業迅猛發展的強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旅游紀念品制作粗糙、科技含量低、老套產品多。游客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大多數旅游商品卻是十年一貫制,無法吸引游客的眼球。旅游商品市場亟待開發。
創新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和高水平的策劃構思。哈市社科院研究員鮑海春說:放眼外省,很多地區都有專營旅游紀念品名街名店,例如雲南昆明有市政府投資建設的『七彩雲南』專營特色旅游紀念品,西安、拉薩也有專門經營紀念品的集市。大連幾乎每個景區在出口處都設有旅游紀念品銷售區。大連極地動物館的出口處還開闢了一個相當面積的旅游紀念品超市,紀念品數千種,游人都能駐足選購,或多或少地都留下『買路財』。
省旅游局局長寧士敏指出,由於我們的旅游商品特別是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許多做工粗、材質低、包裝差,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加之旅游紀念品、工藝品和特色商品的設計與生產、生產與銷售等環節嚴重脫節。這與我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強勁的增長勢頭很不相稱。
哈市旅游局市場促進聯絡處處長陳志剛說,旅游紀念品的開發不被重視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沒有明確歸到固定的職能部門。旅游局抓的是宣傳、導游、賓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而各景區主要職責是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利用,紀念品的開發都不是他們的分內職責。另一方面,旅游紀念品開發成本高、利潤低、見效慢,這方面的人纔也十分匱乏,所以有關部門也不願花大氣力去做紀念品開發的工作。
陳志剛認為,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要獲得發展,就要將它作為風景區形象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品牌來開發,做得好就不僅僅是一個旅游紀念品了,也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哈市風景區的資源豐富,有做好品牌的潛力,關鍵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哈爾濱阿勒錦旅行社總經理劉春梅告訴記者,目前許多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收入仍是門票銷售,旅游紀念品收入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十一』黃金周本是地產旅游商品『掘金』的日子,這說明只要圍繞市場,通過研究高度細分的客源群進行有的放矢的策劃和創新,纔會掘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桶『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