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25日電1989年,國內首家專利諮詢服務公司在深圳成立,此後在北京、上海、廣東、大連等城市蓬勃興起。
據悉,2002年上海科技成果、專利技術轉化年效益約400億元,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專家預測技術產業化可拉動國內經濟增長0.7%。然而,作為技術中介鏈接,我省專業性專利諮詢服務公司尚存在空白點,專利實施率低制約經濟快速發展。
雙城市張國印老人癡迷於科研數十載,其納米級碳酸鈣生產、廢塑料冷粉技術等十二項專利,涉及新型建築材料、醫藥、煙草三大類。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現有廢塑料3000萬噸,每年以800萬噸遞增,采用廢塑料冷粉技術可節省費用80%,市場開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可觀;其新型解毒卷煙專利,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單位評估價值巨大。專利技術在與市場『聯姻』中遭冷遇,難以在實施中創造其價值。
企業技術落後、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大量專利技術卻束之高閣,緣何陷入『兩難境地』?缺少資金、生產能力,專利權人諸多『後顧之懮』,企業擔心科技投資風險,雙方在市場前景預測、收益分配上各執一詞,中斷合作者屢見不鮮。哈爾濱市知識產權局於永進處長介紹,在尋求專利權人與企業間交叉點促其合作發展中,專利諮詢服務公司可充分發揮專業性、規范性優勢,滲透到推介、決策、開發、履行合約維護雙方合法權益等多個環節,其推動高科技資源合理配置作用十分顯著。目前,哈市專利評估大多由會計師事務所或資產評估事務所兼作,尚無一家專業性專利諮詢服務機構。專利作為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涉及到會計學、市場學、法學等多個領域,且需具有豐富的理論及實踐經驗。復合型專業人纔培訓滯後、專業性技術中介缺失,將在一定時期內困擾我省專利技術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