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電 全市前三季度經濟工作匯報會29日在綏化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綜合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理清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從而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大力度,奮戰四季度,確保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市委書記胡世英主持會議。
任萬東、於莎燕、張建發、孫綱、李廣福、楊貴纔、聶耕寰、李景田、於佩常、夏永智、姚明遠、劉清田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市級班子正、副秘書長,市直和駐綏中省直部門負責人,縣(市)區黨政負責人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市六個規模推進組、環境建設推進組和各縣(市)區前三個季度的工作匯報。
會議認為,年初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市委『規模推進年』活動的總體要求,狠抓落實,紮實推進,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及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保持了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預計到9月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22.1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財政總收入11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16%。具體表現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工業經濟速效同步增長。預計到9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48.9億元、增加值18.9億元、銷售收入46.4億元、利稅5.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10.3%、12%和11%。商貿流通繁榮活躍。預計到9月末,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4億元,同比增長5.1%;完成進出口總額2189萬美元,其中出口203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倍和4.2倍。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迅猛。預計到9月末,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稅收完成2.64億元,同比增長8.4%;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13.6億元,上繳稅金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和5.5%。招商引資和大項目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9月末,全市共引進合同資金40.7億元,到位資金1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8.6%;引進項目343個,其中投資額超億元項目3個,5000萬元至1億元項目10個。市本級經濟快速發展。預計到9月末,市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億元,利稅986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和6.1%。市本級財政總收入完成1.49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800萬元,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和19%。尤其是工業開發區發展勢頭良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
會議認為,盡管全市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和困難。農業遭受歷史罕見的旱蟲風雹澇和低溫寡照等自然災害,糧食減產和部分農民減收已成定局;一些企業由於改革不到位、退出國有經濟領域步伐較慢和缺少資金等因素,存在完不成全年任務的危險;處於拉動內需主導地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地方匹配資金嚴重不足和連續降雨貽誤工期等因素的影響下,投資額大幅度下降;由於受部分稅種起征點提高、農業稅計稅價格下調和增資等政策性因素,以及超繳稅款等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財政保盤子壓力很大。
胡世英在講話中說,前三季度經濟工作成績不小,問題不少,形勢變數很大,不容樂觀,應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關注。總的要求是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工作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乘勢快進,奮發上進,知難而進,做到在成績面前不盲目樂觀,在困難面前不喪失信心,在矛盾和問題面前敢於突破,咬定目標、咬緊牙關,確保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
胡世英說,第四季度工作一季關兩年,各級領導要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采取現場辦公、一事一策、特事特辦的辦法,積極破解制約工作運行的疑難問題和深層次矛盾,為完成全年目標打通關卡,排阻清障。胡世英強調,要在抓好已確定的經濟工作大事大項和關鍵環節的基礎上,做到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毫不放松地抓好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做到『三個文明』一起上、『三個成果』一起要。
市委副書記、市長於莎燕在會上部署了全市四季度經濟工作。她要求,要抓好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的農村各業生產,通過精心組織好秋季農業生產,全力組織好抗災自救工作,抓好農產品流通,實現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要抓好以增產增效為重點的工業生產,確保實現工業經濟增長目標;要抓好以活化流通為重點的商貿工作,全力拓寬城鄉市場;要抓好以增收節支為重點的財稅工作,努力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要抓好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的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經濟快速增長;要抓好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的市本級經濟,加快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要認真謀劃好以經濟發展為重點的明年工作思路,早日落實落靠各項計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