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9日電 目前,在哈爾濱市各大醫院,臨床用血幾乎都要進行白細胞過濾處理,一般每次過濾費用在80元左右。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過濾必須在采血後一定時間內完成纔能達到降低輸血風險的目的,而臨床用血大多儲存了一周左右,再進行過濾已毫無意義。雖然醫生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各大醫院仍按部就班地做著『無用功』,患者也一直糊裡糊涂地花著冤枉錢。
醫保患者徐先生因外傷住院輸血。他出院後在報銷用血費用時意外地發現,除血費、配血費外,還有一項白細胞過濾費為80元。這個項目究竟是做什麼的呢?疑惑的他找到了一位業內人士進行諮詢。這位業內人士告訴他,血站儲存了一段時間的血液,到了醫院再進行過濾,多半已沒有什麼意義,純屬花了冤枉錢。
就白細胞過濾的有關知識,記者采訪了哈市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馬軍。據馬軍所長介紹,不同人血液中的白細胞抗體容易發生異體免疫反應,另外還有許多親白細胞的病毒,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也多寄生於受感染者的白細胞內,所以去除白細胞不僅可以避免輸血者許多不良反應的發生,而且減少了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機會,降低了輸血風險。但是,白細胞在采出血液時進行過濾纔是最有效的,超過48小時後,血液中的白細胞80%都已經破裂,細胞的物質已全部釋放出來。由於濾器只能過濾完整的白細胞,所以如果間隔時間過長,過濾就失去了意義。
記者在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了解到,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一般情況下醫院使用的血液,都已經儲存了一周左右,再過濾白細胞純屬做『無用功』。
那麼是不是醫生對白細胞知識了解不夠全面,纔導致各醫院還要給過濾無意義的血液再過濾一遍呢?哈爾濱市某大醫院血庫主任告訴記者,大家都知道庫存血液再做白細胞過濾意義已經不大。但是,現在這個項目已經在各醫院約定俗成,沒人提出異議,大家也就都按部就班地做了。
據了解,從2000年開始我省醫療機構開展的白細胞過濾項目,目前已在多數醫院普及。既然醫生們都知道『馬後炮』式的白細胞過濾徒勞無功,為什麼醫院仍然樂此不疲呢?也許下面的數字就是答案:據統計,哈爾濱市平均每年用血量在1.8萬昇左右,以每人次用血200毫昇、每次費用80元計,醫院僅白細胞過濾費一項,一年就要收取患者7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