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9日電多年來,原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振東出行時,手提包裡總是或多或少地裝著省城的水源資料。他對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問題的關注和奔波,可見一斑。
日前,安振東和記者談起本報關於西泉眼水庫的連續報道時說,黑龍江日報揭示的問題過去重要,今天更重要,未來天大的重要。生態和環保問題,往往是提起來大家都有認識,落到行動上就不行了,松花江的污染就是個明證。往大了說,西泉眼水庫的保護不僅僅是生態游的問題,還關系到380萬哈爾濱人民的子孫萬代飲用水源問題、生存問題。
安振東認為,保護好西泉眼水庫這個備用水源,關鍵在於立法。雖然現在有管理條例,但條例中關於三類保護區的界定只是保護了這『盤』水本身,沒有考慮到整個水域的保護。沒有一個清潔的水域,哪裡有清潔的水庫?條例過去立足於水庫的灌溉、發電、旅游開發等功能,現在西泉眼水庫既然已經作為備用水源,就必須盡快重新立法。立法滯後已經嚴重影響著西泉眼水庫的保護,不能再蹈先污染後治理再立法的老路了。
他同時呼吁,在立法之外,變『開環』式監督為『閉環』式監督,讓行政、輿論、群眾監督真正發揮作用,最大限度避免有人打『擦邊球』,鑽法律的空子。『我們今天不動真格的,對不起子孫萬代。』
那麼,當前西泉眼水庫的污染整治工作進展狀況如何呢?該水庫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關慶利告訴記者,黑龍江日報的連續報道引起哈爾濱市政府有關部門和阿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阿城市旅游局牽頭,9個單位參與,共同確定了水庫環境整治的初步方案。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正在對旅游經營單位的搬遷進行科學規劃,水庫邊的定點旅游經營單位已經同意拿出30多萬元上環保設備,有關工藝、設備已經報請哈爾濱市環保局審批。總體思路是,按照『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投入110萬元,固定的旅游經營單位將安裝系統的環保設備,簡易房、臨時性經營單位搬遷到壩下,水庫管理處在壩下修一條公路,杜絕游客從上游而來導致水庫污染。
態度聽起來很明確,措施似乎也無懈可擊,然而,9月25日記者就這一情況打電話到哈爾濱市環保局進行核實時,有關負責人明確答復:至今未接到西泉眼水庫的污染治理報告。記者隨即打電話給關慶利,他說具體事宜由該水庫管理處總工程師劉文軍負責。電話采訪劉文軍,他稱『不就是那些旅游經營單位沒上污染處理設備嗎,能給水庫造成多大污染?治理污染情況我根本不知道。』按他的指點,記者多次打電話給管理處一位姓王的副處長,竟沒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