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專家:保護原始大豆品種純淨十分重要
2003-10-14 10:47: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0月13日電在轉基因大豆安全性還不十分明確的情況下,保護原始大豆品種純淨十分重要。12日,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和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在哈爾濱舉辦了『保護大豆故鄉,建立生物安全長城』專家論壇和宣傳活動,鼓勵消費者選擇非轉基因食品,保護大豆故鄉不受到基因污染。

    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已經有5000多年的大豆栽培歷史,擁有2萬多份品種資源和6000多份野生大豆種質資源。大豆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全國大豆年產量為1500—1600萬噸,其中我省的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黑龍江省也是農業部劃定的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黑龍江大豆以無污染、非轉基因等特性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深受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的青睞。

    轉基因就是通過生物技術,將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轉基因大豆就是將其它生物體基因轉移到大豆內,使其具有高產、抗蟲害等特性。像其它生物一樣,轉基因生物可以有能力在自然界大量繁殖,人類無法控制,一旦出錯,也難以挽救。目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大豆生產國。

    然而,據綠色和平組織總乾事廖洪濤博士介紹,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生態和人體健康有未知的風險已經是國際的共識。根據國際組織的權威意見,移植外來基因到另一種生物體內,有可能造成『非預期後果』。也就是說,現階段人類可能仍然沒有足夠的科學手段去完成評估轉基困生物可能造成的損害和損害可能達到的程度。2001年,科學家發現,由於受進口轉基因玉米的影響,墨西哥300多種玉米種質發生改變,舉世震驚。

    我國的大豆資源也面臨著基因的威協。據介紹,我國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上千萬噸。這些大豆一旦種植在田間,就可能通過花粉傳播等形式將人工的特性傳播給近親品種,造成『基因污染』,破壞我國的大豆資源。

    今年3月,農業部宣布五年內將東北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高油大豆產區,將非轉基因定為我國大豆種植的發展戰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首席教授蓋鈞鎰認為,在我國,大豆幾千年來一直是傳統的營養食品,它的安全性是轉基因大豆所不能比擬的。保護我國大豆產業的工作不僅對農村經濟建設、保障4000萬以種植大豆為主的農民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遺傳多樣性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

    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協會副主席王連錚也認為,現在還不能完全把握轉基因食品對健康的潛在危害,大量應用是不恰當的。不能把人類當成『實驗室中的小白鼠』。

    省環保局副局長程立峰表示,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應當肩負起保護大豆資源的重任。為了防止大豆種植區受到基因污染,我省於2002年便提出建立『非轉基因淨土』。今年7月18日,國內外32家食品商在中國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目前部分公司正在我省采購非轉基因大豆作原料。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