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企辦校教師工資比公辦校少 待遇因『企』字打折
2003-10-20 13:24:16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0月20日電 20日出版的《生活報》報道,企辦校教師工資比公辦校少,待遇因『企』字打折。

    企辦校教師曾吃過『皇糧』

    今年8月,哈市一些企辦校退休教師做了一項調查,內容是哈市除鐵路局和平房區之外的所有國營企業所屬的學校女退休教師平均教齡和退休月平均工資情況,調查結果是平均教齡32年、從47所企辦校退休的1434名女教師的月平均工資僅為499元。此前,2002年6月,一項對哈市22所企辦校退休教師情況的調查顯示,平均教齡33年的1082名退休教師的月平均工資為514元。相比之下,他們比學歷、教齡、職稱差不多的公辦校退休教師的月平均工資要少一千餘元。同樣是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教師,待遇為啥差距這麼大呢?

    建國初期,由於財力有限,我國提出企業辦學和社會辦學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各級政府要求5000名職工以上的企業必須辦學校。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社會中小學已經不再接受企業職工子弟。這樣,大批師范院校畢業生、公辦學校選派教師都成為了當時企辦校的教師,教育局為支援企業辦學將公辦中小學教師整體劃撥到企辦校任教,他們成為發展企業教育、培養企業職工後代的早期教師和企業學校的創始人。在當時為減輕政府辦學負擔,發展教育事業,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們的身份也變化了———人事關系由教師變成了企業的乾部,工資由財政撥款變成了由企業發放。

    滿懷一腔熱血奮戰在教育一線的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若乾年後,他們當初認為無悔的選擇,竟給他們帶來了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傷痛。

    教師法不適用企辦校教師?

    哈爾濱電機廠電工中學的王老師和愛人122中朱老師都已退休,職稱都是中學高級,但退休金卻差了一千餘元,王老師每月780元,朱老師是1870元。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當年王老師去了企辦校任教。進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企業不景氣,按工廠職工標准開工資的王老師,工資一直沒有漲動,而屬於公辦教師的朱老師卻隨著教師工資普調連連上漲,並且在省、市陸續規定的各種津貼和補貼的兌現後,夫妻倆在職時的工資就逐漸拉大差距,等到1999年兩人都退休時,退休金數額就大不一樣了,而且朱老師的退休金還將有隨工資普調而上漲的機會,而王老師就沒有了。

    和王老師夫妻倆情況相像的有很多。船廠中學的趙老師和在39中當教師的妻子都是2000年退休的,趙老師現在的退休金不到500元,但妻子每月都能領到1600餘元的退休金。對此,趙老師不明白:妻子的工資達到了《教師法》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的要求,但同為教師的他,卻為什麼沒有得到《教師法》的保護呢?他曾問過單位領導,領導的回答是廠子只有工人和乾部之分,沒有教師工資標准。但當他又說出《教師法》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時,廠領導又說,廠子效益不好,沒錢,你找教育局吧。而教育局的人又說,工廠給你開工資,這事你得找工廠。在幾個回合之後,趙老師苦嘆,空有《教師法》,但卻保證不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津貼和補貼不在教師工資之內?

    一個企辦校裡,既有企辦教師還有公辦教師,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在平房區所屬的20所企辦校裡都是這種情況,這些學校裡有1600餘名公辦教師。雖然是公辦教師,但他們的工資待遇卻和公辦校的教師差很多。他們戲稱自己是『後娘』生的。

    據國營東安發動機制造公司所屬142中學退休教師何日昇說,同在平房區,同為公辦教師,但工資卻不一樣。自1993年,區裡就開始拖欠國家規定的教師工資中的各種津貼和補貼,如交通費、水費補貼、電價補貼、燃氣補貼等,他粗略地算了一下,已經拖欠3000多元。

    對此,平房區教育局陳局長說,平房區的公辦校都在平房鎮和平新鎮,按照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原則,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鎮級財政預算內資金撥付的,工資中不包括各種津貼和補貼,津貼和補貼是由鎮財政預算外節餘資金發放的。而企辦校的公辦教師的工資是區財政撥付的,因津貼和補貼不包括在工資之內,應由所在企業給付。

    津貼和補貼真的不在教師工資之內嗎?記者在由國務院批准施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上看到,津貼和補貼是工資總額的六個組成部分之一,包括支付教師的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水電補貼等。1994年國家統計局37號文件中,又將上下班交通費補貼納入工資總額中。《教師法》規定,教師工資由各級財政支付,必須及時、足額、全部發給教師,不得拖欠。

    企校剝離半路夭折

    原哈市教育局高中處處長李應天介紹,企辦校和公辦校教師待遇差距的拉大主要原因是企業效益不好,無法兌現國家規定給予教師的一些工資和補貼。前些年,因為一些企業倒閉、被兼並,企校剝離勢在必行,政府陸續接收了電表廠、化工廠等企業的二十幾所企辦校,這些企辦校教師的身份也由『企』改成了『公』。企業黃了,這些企辦校教師反而因禍得福。

    李應天說,因為哈市的大中型企業很多,政府無力拿出足夠的錢把全部的企辦校都接收,因此企校剝離沒有進行下去。

    曾經歷欲企校剝離工作的哈爾濱軸承廠高中退休校長焦女士說,當年,一直嚷著要搞企校剝離,他們當時都很興奮,但後來有關部門說,要讓企業拿出一部分錢。當時搞企校剝離的目的是減輕廠子負擔,但卻讓廠子拿錢,結果,企校剝離沒搞成。焦老師認為當年企業為政府承擔了辦學的任務,工廠在輝煌的時候,為政府作出過很大的貢獻,現在工廠不景氣了,政府應該替企業減輕一些負擔。

    李應天說,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關鍵在於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領導必須足夠重視,不能回避,不能拖。應該拿出一套可行方案,妥善處理。

    老工業基地改造是教師們的希望

    事實上,政府和人大代表們都關注過這個問題。哈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李繼琦提出過『企業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的議案,『希望哈爾濱市政府按《教師法》解決』。2002年6月,哈市市委、市政府信訪辦將『我市企辦教師迫切要求解決「同工同酬」問題』的要情專報,呈交給了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2002年9月,召開了『關於研究企辦校教師有關待遇問題』的市長辦公會議,形成決議:由經貿委、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婦聯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提出意見,聯合向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積極反映,爭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正要進行的老工業基地改造,讓哈市2000餘名企辦校退休教師看到了希望,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子弟中學退休教師郭老師說,老工業基地改造,勢必要解決企辦校的問題,涉及到企校剝離和在職教師、退休教師,這是一個喜訊,這個問題不能再拖了。但她又很擔心,因為2002年4月國家六部委頒布的267號文件規定:『企業學校移交給當地政府,學校人員移交,以移交前在職人員為基礎』。就是說,移交時不包括離退休教師,這對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企辦教育事業的企辦校退休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和所有的企辦校退休教師都希望,在企校剝離時,不要忘記他們這些為教育事業貢獻了一生的人。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