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9日電2003年7月8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和省政府信息產業政策,批復了黑龍江省測繪局《關於建立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區的請示》。國內首家以地理信息產業為經營主體的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在哈宣告成立——
9月8日,『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經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家以地理信息產業為經營主體的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目前,該園區正在省科技廳的指導下,由省測繪局牽頭,由九家單位聯合進行建設。
分三期完工五年內『做大』
10月29日,記者在地理信息產業園的主辦單位之一的黑龍江省測繪局采訪時獲知,產業園將是一個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智能化高科技園區。
據地理信息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邢保國介紹,產業園規劃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400,000平方米。2004年,完成一期工程80,000平方米:國家測繪局黑龍江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黑龍江省遙感信息中心、數字龍江工程管理中心、國家測繪局數據異地存儲分發中心、地理信息產業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公寓、地理信息產業孵化中心;2006年,完成二期工程120,000平方米:測繪科技大廈、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園、數字科技展示中心、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2008年,完成三期工程200,000平方米:地理信息學院、高新技術創新基地 包括生物醫學、新能源與環保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生態農業及深加工等 ,基本完成產業園建設。
產業園將在五年內實現以下發展目標:進駐產業園地理信息高新技術企業50家;吸引國內外投資1億到2億元;產業園內科工貿年總收入3億元,利稅總額6000萬元;地理信息產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80%;2008年前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粗具規模,使產業園內逐漸孵化出一批具有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優秀企業;將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成一個集產品研發、工程實施、資質管理、諮詢和進出口服務、人纔和企業服務等於一體的地理信息專業服務公司,並為運作上市創造條件,爭取將產業園建設成為國家級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區。
地域與人文相結合融入生活
產業園是一個高科技的產業園區,那它是否能貼近大眾,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有關負責人。
據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苗前軍講,人們以前對個人身份的識別主要依靠護照、身份證,但無論是什麼證件,每個人的身份都是惟一的。從地理角度來說,地域也是惟一的,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地域,他們所進行的信息產業是要把國家地域與空間地域融為一體,變成地域編碼,再和人文進行整合,使地域信息更加貼近生活,服務大眾。或者說在某個地域內想獲得什麼信息,都能很簡單地實現。比如說:某個市民想到一個小區買一棟房子,消費者除了關心房子的樓層和面積以外,還要考慮其所在的位置和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但是畢竟一個人的眼睛不能看清全貌,一些例如人口素質、經濟增長程度、鄰居情況等軟環境無法了解的。而在房展會上開發商只是把小區的沙盤或者是平面圖展示給消費者,然後用一種口對耳的形式進行講解,使得消費者往往是霧裡看花。可是通過以地理信息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消費者就可以了解到以所購買的房屋為中心點半徑也許是5公裡的圓形區域內有多少家醫院、學校及廣場綠地等數據信息,再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軟環境的相關數據,從而決定是否購買房屋。
不認識路下載個地圖就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的社會科技迅猛地發展,信息產業隨之成為主導產業,地理信息產業也正在迅猛發展,逐步佔領主流地位。
苗前軍告訴記者,據專家分析,在信息產業中佔主流地位的是網絡、移動通訊、地理信息服務,前兩個已經慢慢地為人們所接受並普及,而地理信息服務對人們來說還很陌生,產業園的目的就是把這種陌生變成熟悉,使之在大眾中普及開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當人們駕車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旅游或辦事的時候,不再為找不到路而犯愁,只需通過網絡和手機就可以下載一份地形圖就可以了,而在各地形圖上會把你所在的位置和你想去的地方明確地顯示出來,並且你的行動路線也會有所顯示,比如你想去的單位在哪個單元、幾樓、幾門都可以准確地顯示。這些都不再是幻想,我們正在逐步地實現!』苗前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