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7日電題:北安民間資本創業調查
(一)
錢這玩藝,別讓它呆著。
『讓它「乾活」去!』北安人說。
錢,去『乾活』。人,有更好生活。
這句話,不是扯『哩哏扔』,是普遍真理。
不信嗎?那好,北安『二趙』就是典型。
獸醫趙守財,口挪肚攢,攢了近萬元。
1995年,他從『鞋窠』裡,掏出這點錢,建了獸藥廠。
說是藥廠,實是小作坊。200平方米,幾個人。
錢,一『乾活』,就成了『神奇小子』。七年功夫,『長』了300多倍。
當年,趙守財僅是『准萬元戶』。如今,擁有的財富,足有三個『百萬富翁』。
可見,讓錢『乾活』,就能錢生錢。而且,生生不息。
假如,讓錢閑著,仍在鞋窠裡『覺覺』,其結果:『鞋還是那只鞋啊,錢還是那點錢!』
今天的趙守財,早已『鳥槍換炮』。工廠,是三層高的大樓。廠區院裡,綠地、鮮花、小橋、流水。
一個字:美!
趙富東———北安的商業巨子。
這人的本事是:能將死資產變成活資本。然後,讓資本為他『扛活』。
北安,有個小旅社,叫北方旅社。12年前,『放挺』了。房屋,閑著;旅社,閑置。
面對『死去』的資產,有人,『心巴涼巴涼的』;有人,商業神經則歡快跳動。
這人,就是老趙。他想出了資產變錢的法子。還起個『小浪名』———資產『變法』。
第一招:創業,從閑庫房開始。
他把閑庫房,變成農貿批發市場。一時,外地的菜、果、糧,呼呼進到北安。市場一紅火,手中最缺的東西———錢,來了。
第二招:讓錢,再去生錢。
『第一桶金』,他沒塞進鞋窠裡。而是用來改造小旅館,將它變成輕工大市場。
於是,旅館的客房,成了一間間『精品屋』。媽哎,要進場的人,那個多呀!老趙說:不管誰來,『請先掏錢!』
第三招:讓錢成為『野心家』。
資本,一向精力旺盛,是個『野心家』。老趙似乎明白這個理。於是,放手擴張,投資再投資。
大市場內,有塊空地。老趙將錢『砸』進去,蓋了36座倉庫,建了果蔬市場。剛一建完,義烏、壽光、西柳等地方的人,就開始向這邊發貨、送錢。
現在,北方旅社已成北方商城。年銷售額2個多億,利稅500多萬,安排就業2000多人。
風在吼,馬在嘯,資本在『咆哮』。在『二趙』的影響下,北安的民間資本,紛紛走出鞋窠,闖蕩『江湖』。
群馬成龍。目前,北安民營企業、個體經營者,已有近萬家。現在,還在增。隔三差五,就冒出個新老板。
民間資本,是北安城的『維他命』。它們:活躍經濟,支橕稅收,安排就業,功勞『大大的』。
市委書記張利群,深情地說過一句話:『沒有民營經濟,北安就是一座死城』。
民間資本,激情燃燒。北安經濟,越來越好。
(二)
讓錢好好『乾活』,得關愛它。
北安的黨政官員,對民營經濟的關愛,常讓投資者眼睛,『有閃亮的東西』。
民營企業家常玉鵬,用養老錢,辦起飛龍木器廠,生產牙簽。初始,廠很小。年銷售額,纔百萬元。
完成原始積累後,他要擴張。但是,找不到場地。
市領導知道後,就幫他尋找。最後,找到一個大院。
資本,有了用武之地。他添設備,招兵買馬。今年,銷售額可達700萬元。
讓錢好好『乾活』,還要始終呵護它。
這方面,北安的做法,頗有創意,他們規定:每月的1 25日,是企業的『安靜日』。
這期間,收稅費的、檢查的,都不准進廠區。誰違規,就『修理』誰。
剩下的5天,人大、政協的人,還要給企業站崗。避免來人『整事』。
讓錢好好『乾活』,還要有好的治安環境。
在北安,街頭市面上的『牛二』:出來一個,就滅一個。現在,北安是全省治安先進市。
親商、養商環境,吸引外來資本。到目前,已引資10億,有46個項目。
『你投資,我保安;你賺錢,我發展』。對這一親商理念,北安的官員將———『真誠到永遠!』
(三)
財富積累,從少到多。
企業規模,從小到大。
企業發展,從低級到高級。
這是經濟規律,是資本擴張的普遍結果。這一規律,北安也不例外。
過去,北安的民營經濟,是『小字輩』當家。諸如:小作坊、小飯館、小商小鋪。甚至,小到只有一付挑子———豆腐挑子、剃頭挑子……
而今,不少小商小號『變臉』,成了科技、外向、生產型企業,規模急劇膨脹。
有個人,叫胡興福。他研制的傳感器,給中國火車插上翅膀,實現鐵路大提速。這個產品,還讓國家節省6億元。
過去,北安沒有出口產品。現在,獸藥、牙簽、桌椅等產品,進歐洲、去南亞、登東瀛……鞋窠裡的錢,能掙外匯了。
過去,北安的加工業是:米面油加磚頭。
而今,給『一汽』加工的配件,就有36種。
資本,有感恩情結。民間資本『乾活』,給4萬多北安人,發了新『飯碗』。
民間資本,讓北安喜換新顏。北安人,用新『好了歌』詠之:
財政有錢,知道搞城建了。道寬了,樓高了,院裡有花了,小區有樹了;市民有錢,知道保健了。開始晨練了,扭起秧歌了!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北安的民間資本,正驅趕貧窮去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