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0日電『我是86路公交車的一名司機,2001年4月19日中午,我開車將一50歲左右的老婦刮倒……搶救無效死亡。死者身高1.55米左右,圓臉、燙短發、戴一副眼鏡、身穿煙色上衣,身上沒帶任何證件……我希望能找到老人的家人,當面賠罪……有知其身份或家人者,請速與本人聯系……』這是一張耐人尋味的尋人啟事,這份『特殊啟事』的背後,是一段用血淚真情寫就的動人故事……
袁鳳岐,哈爾濱市汽車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機,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致使一無名老婦命喪車輪……
94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心靈一直飽受痛苦的折磨———愧疚與自責,良知與道義的驅使下,他一刻不停地尋找著死者的家人,『我發誓,一定要當面向死者的家屬謝罪。』無名老婦命喪車輪,肇事司機愧疚難當
1996年,袁鳳岐與妻子雙雙來到哈爾濱,承包了一輛86路聯運車。他當司機、妻子孫玉傑做售票員。夫妻倆起五更、爬半夜,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攢下2萬多塊錢。丈母娘又突患腦出血住進醫院,不但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一萬多元錢的債務。為了維持丈母娘的醫療支出和供正在讀初中的女兒上學,夫妻倆更加賣力地工作著……
2001年4月19日中午12時左右,袁鳳岐駕車駛至南崗區華山路與黃河路交叉口處的站臺,剛一起動,突然聽到有人大喊:『撞人了!快停車!』……眼前的一切令袁鳳岐驚呆了———一位50多歲的老婦倒在車輪下,雙眼緊閉,耳朵、鼻子流血不止、全身抽動著……
袁鳳岐夫妻倆立刻打出租車將老人送到醫院搶救,手術進行了5個多小時,可還是沒能挽留住老婦的生命。『聽到「死亡」兩個字,我腦子裡一片空白……暈倒在地。那一夜,我和妻子一直坐到天亮。』
『人都死了,還等啥呀!趕緊跑吧。』『這個家交給我們,你走吧。』一些人紛紛前來『出謀劃策』。沈默良久,神色黯然,目光呆滯的袁鳳岐,淚流滿面,哽咽著說:『如果就這樣跑了,我會一輩子不安心的,我去投案自首!』
第二天,袁鳳岐就在妻子的攙扶下,到南崗區交警大隊投案自首。經交警部門現場偵查:這起事故應由袁鳳岐負全責,他被處以刑事拘留20天,判有期徒刑2年,緩期3年執行。由於老人身上沒帶任何證件,無法確認其身份,交警部門只好按常規,在媒體上刊登了『認屍啟事』,一個月後,按『無名屍』火化了。
頃刻間,自己成了一名『罪人』,一夜間,白發爬上了袁鳳岐的兩鬢。
刑事拘留期滿,回到家中的袁鳳岐,變得異常消沈,整天一個人躺在床上,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發呆。噩夢中,時常浮現的,是老人那張鮮血流淌的臉,家人絕望的哭泣和呼喚……驚醒後,要麼唉聲嘆氣,要麼掩面而泣……街頭舉牌苦尋家人,被人誤會慘遭毒打
一天,睡夢中的妻子孫玉傑突然被丈夫拽起來,丈夫鄭重其事地對她說:『我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老人的家人。』從此,袁鳳岐像往常一樣,早晨准時走出家門,不是去出車,而是來到老人的出事地點,舉著一塊尋找受害者家屬的『啟事牌』,站在路邊,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圍觀,將疑惑不解的目光投向他。
一個月後的一天,兩個30歲左右的婦女走過來,對著『牌子』詳細看了好半天,見狀,袁鳳岐慌不擇言地問:『是你們家的人嗎?』沒想到對方劈頭蓋臉地將他一頓臭罵:『你們家纔死人了呢!找抽呀!』
『去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天下著鵝毛大雪,我出車經過那裡,見老袁「雪人」似地,舉著個牌子,來回跑著……那一刻,我的眼淚直往上湧。』單位同事這樣講述著。兩個冬天,老袁的雙腳和雙手都被凍傷了。
今年春節前夕,4個年輕男子迎面向袁鳳岐走來,『你是袁鳳岐嗎?』『是我。』話聲未落,幾個男人上前不容分說,一頓拳腳。多虧過往行人撥打了『110』,面對迅速趕來的警察,幾名男人拽起滿臉是血,倒在地上呻吟著的袁鳳岐,理直氣壯地對警察說:『他撞死了我媽。』經交警部門核實,被老袁撞傷致死的老婦,並非他們的母親,幾個年輕人萬分尷尬地請求袁鳳岐原諒,『沒什麼,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這次,袁鳳岐的腦袋上被縫了6針。歷盡艱辛執迷不悔,義無反顧絕不放棄
由於袁鳳岐丟了工作,全家人的生活僅靠妻子一人掙錢維持,日子過得異常艱難。當初搶救老人的手術費及喪葬費,都是妻子孫玉傑回老家『抬』的錢。今年9月份,正當夫妻倆為孩子的學費發愁時,債主們紛紛登上門來……孫玉傑只好硬著頭皮,含淚無語。那一晚,孫玉傑感到絕望了,她含淚給丈夫寫了封遺書,吞下整整一瓶安眠藥……在醫院裡,袁鳳岐眼含熱淚對妻子說,『媳婦,都怪我,讓你受苦了。』
袁鳳岐在一家工地找到一份活兒,每月工資500元。但尋找,卻一刻沒停!只是無奈改變了『方式』———86路公交車沿途共32個站點,每個站點都被他貼上『尋人啟事』,同時,他還在這條線路周邊的居民小區,展開『地毯式搜索』……
今年,公司決定同意袁鳳岐繼續包車,可袁鳳岐執意要包71路車,『71和86跑同樣線路。』每天,袁鳳岐開車到站臺,都要查看一下貼在那裡的『尋人啟事』還在不在,發現沒有,就趕緊下車重新再貼上一張;晚上收車後,還特意去『肇事地點』轉上一圈……
『無名老婦』罹難已經兩年多了,但袁鳳岐夫婦每逢清明節和老人的祭日,都會來到向陽山公墓,為老人祭奠。『如果一直找不到老媽媽的親人,我們就當她是我們的親人。』采訪結束時,袁鳳岐向記者表示,『只要活著一天,我就不會放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