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日電『神舟』五號順利昇空後,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我國國家航天局今年3月宣布的『嫦娥』工程,即月球探測工程。在11月27日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空間技術展覽會上,哈工大參展月球車樣機的『登臺亮相』更是吸引了航天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些外形可愛、功能獨特神奇的登月機器人-月球車到底是個啥樣的?11月30日,記者采訪了哈工大機電工程學院的院長鄧宗全教授。
據了解,我國的探月工程主要分為繞、落、回三步。繞即發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環繞月球飛行,利用星載先進儀器對月球的資源和能源分布及其特殊環境,進行全面的探測;落即降落,是將月球探測器(月球車或探月機器人)發射至月球表面軟著陸進行探測;回即返回,是將月球探測器發射至月球表面軟著陸、采集月球樣品,再返回地球。鄧宗全教授說,在這項舉世矚目的探月計劃中;月球車是完成這項計劃的關鍵設備。據介紹,月球車的研制是涉及機械、電控、材料、傳感器、通訊等多學科領域的高科技項目。早在1999年哈工大的幾十名科研人員便開始進行月球車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來他們已經做了幾臺月球車原理樣機。鄧教授介紹,目前科研人員研制出來的樣車主要是可以移動的車載部分,月球車要具體從事哪些科研任務還要根據航天部門的要求來具體添加設計。
鄧教授說,目前哈工大研發的月球車是科研人員在美俄的先進經驗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提高以及在一些領域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它主要有六輪、八輪和新型兩輪並列式的新結構月球車幾種,其結構各異。
據鄧教授介紹,月球的環境比較特殊,那裡沒有路,而且還會遇到溫差大、沒有空氣、電池輻射乾擾等很多具有未知性的環境,在這些情況下要求月球車既要耐高溫、低溫,還要在跨越很多未知障礙的情況下正常工作,它的技術要求極高。選用特殊的車體材料,解決車體變形等問題,在驅動系統、車體部分、控制系統、通訊系統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都是科研人員在逐步研究攻克的難題。
鄧教授說,月球車一旦登上月球將代替人做各種科研工作,探測整個月面的地形、地貌和構造,進行月球環境物理實驗、分析評估月球上的資源和能源分布等。在未來的中國探月計劃中,月球車將是我國到達月球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