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日電 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環衛部門了解到,近些年普及的衛生巾頻頻惹禍。衛生巾堵塞廁所管道;在化糞池內難以腐爛;還有的隨糞肥施到菜地後,三五年內很難腐爛風化、降解。哈市環保部門的業內人士稱,衛生巾已成為新的環境污染源,研究開發環保型衛生巾已迫在眉睫。
目前,哈市共有旱廁2200座,公廁360座,日產糞便一千餘噸。而哈市環衛部門在清掏公廁時,從糞窖裡撈出一車垃圾,有八成是衛生巾。環衛部門的一位清糞工告訴記者,前些年清掏廁所掏出來的是糞便和廁紙。近幾年,隨著衛生巾的全面普及,清掏公廁時衛生巾佔了近八成。以前吸糞車吸糞時吸糞管很少發生堵塞。但現在進行清掏作業時,吸糞管要被衛生巾堵好幾次。而以前疏撈公廁時用漏瓢和篾竿就行了,現在為清撈衛生巾,哈市一些公廁的衛生員,專門配置了鐵耙子。
據哈市周邊郊區的菜農講,清掏的糞便送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後,衛生巾隨糞肥施到菜地,三四年都不腐爛。
衛生巾是什麼材質做的,能否降解?它對環境危害有多大?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衛生巾,大多是由棉花及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為防滲漏,衛生巾的底層多為一層薄薄的塑料紙,通過自然分解很難。
哈市環保部門的專業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經銷的衛生紙是由植物纖維做成,遇水即溶,對環境危害小。而衛生巾為防滲漏,采取縫制或壓制手法,結構緊密、質地復雜,由純棉、紙、人造化纖和塑料等多種材質制成,增加了降解難度。
哈市有關環保專家稱,衛生巾污染是繼泡沫、塑料餐具後,又一種新的『白色污染』,盡快開發研制環保型衛生巾迫在眉睫。衛生巾廠家應盡快研制能快速自行分解的環保型衛生巾。同時,哈市環衛部門也提醒市民,不要隨意將衛生巾丟入下水道,以免造成衛生巾堵塞下水道,污染河流和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