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日報:農技站長家的熱線電話
2004-02-05 19:11:38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月5日電 有人願意把自己辦公室的、家裡的電話號碼和手機號碼全部公布出去,讓相識的、不相識的農民都能隨意撥打嗎?有。麻晶莉就是一個。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下轄的富錦市,麻晶莉是下鄉時間最長的人、接農民電話最多的人,也是農民最貼心的人。

    麻晶莉本人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黑龍江省八一農墾大學畢業後,她的理想是當一名微生物學家。誰也沒想到,1987年,26歲的她毅然放棄這些理想,回到生她養她的富錦市,心甘情願地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技推廣員。

    那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她。與她初中時即是同學的愛人殷文軍也表示反對。為了與妻子團聚,他費了很大勁,在沈陽市的一所大學裡為麻晶莉找好了工作,就等麻晶莉起程了。不料,麻晶莉竟在此時做出這樣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她要乾那『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賣炭的』工作。

    促使麻晶莉做出這個決定的,是她那年假期回家探親的所見所聞。那次,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家鄉農業的落後,看到了農民科技知識的貧乏。她確信,家鄉的農業和農民更需要她,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家鄉大有用武之地。

    1987年,在一片反對聲中,麻晶莉回到了家鄉。從此,她便把自己交給了農業、交給了農民。她從普通技術員乾起。17年來,她搞試驗、示范、指導、培訓、推廣,一年到頭往農村跑,每年都有200多天摸爬滾打在農村。

    麻晶莉在農村乾得無怨無悔。後來,在沈陽市工作的愛人拗不過她,也轉業回到了家鄉。在富錦市,農民有啥疑問,總愛找她,向她求教。誰家有了困難,首先想到要請她幫忙。麻晶莉總是有求必應、有請必到。她家的電話因此成為『熱線電話』。

    為了讓農民打電話方便,她將自己和農技推廣站其他技術人員的電話號碼都印到《富錦市農業實用技術手冊》上,發到每戶農民家中,麻晶莉的電話因此家喻戶曉。每到農忙,麻晶莉的電話特別多。常常天還沒亮,電話就打來了,都是找『麻老師』的。有打聽情況的,有請教問題的,有讓她給莊稼看病的……

    去年夏天,麻晶莉的母親到她家來串門兒。老人本打算在女兒家多住幾天。沒想到,沒完沒了的電話聲吵得她受不了,只好提前打道回府。

    麻晶莉家遭受電話『騷擾』,親朋好友很同情,有人替她想辦法:夜裡把電話線拔掉。麻晶莉不肯這樣做。思之再三,她最後把電話機放到了自己的枕頭旁,在上面又蓋上厚厚的墊子。

    為了讓農民找她更方便,麻晶莉在1995年自費買了手機。結果,每個月光手機的電話費就高達幾百元。有人又給她出主意:換個號碼吧。麻晶莉不肯換。為了方便工作、方便農民,她的手機號碼一直使用至今。

    記者在富錦市西安鎮萬寶村采訪時曾就此問過好幾位農民。他們都知道麻晶莉的電話,而且也都給麻晶莉打過電話。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