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巴曙松:東北振興新項目莫成催生銀行不良資產溫床
2004-01-09 21:40:2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月9日電 (馬雲霄 記者 曹曦)提起振興東北,爭取新的項目往往成為一些機構努力的目標。然而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市場化的投融資體制,辛辛苦苦爭取來的新項目,往往不僅不能推動存量的改組,反而成為新的包袱,成為催生銀行不良資產的溫床。『因此,化解不良資產要重點從投融資體制的深化改革著手。』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金融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亮出觀點。

    實際上,在幾乎所有的經濟體制改革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影響最為廣泛,但是當前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進展也相應最為滯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對政府投融資行為的市場化約束激勵機制,建立權責清晰的出資人制度。這實際上與政府職能的轉變、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金融體制的改革等密切相連。

    當前,在整個投融資的決策流程中,是行政機關,而不是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而並不承擔相應的風險和責任。這樣,就必然使得國有資本投資的主體不明確,表現為沒有一個主體能夠對投資項目的籌資、建設、經營、償債和取得資本回報負責。在行政審批體制下,這種無人負責又必然導致更為嚴格、更多部分的審批過程和環節,自然使得投資決策中往往是非經濟目標佔據主導地位,繁雜的審批程序,巨大的尋租機會,同時還伴隨著行政領導直接決策的『首長工程』、『樣板工程』。這種缺乏責任約束的投資決策直接侵蝕了企業的投資決策自主權,威脅到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

    當前,以振興東北為背景,巴曙松建議可以考慮在東北率先進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試點。從方向上,政府部門必須逐步放松對項目審批的控制,同時項目審批權的下放也必須以企業的出資人到位為前提。在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具體操作上,要大幅度簡化、下放和取消現行的投資審批,將投融資決策的權力歸還給企業,防止長期以來在行政審批中形成的決策隨意、效率低下和無人負責的弊端,在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領域的投資,也應當在適宜於市場化經營的領域嘗試市場化的投融資方式,鼓勵各級政府通過貼息的方式支持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融資方式的多樣化,進一步放開競爭性領域和一些基礎設施項目對社會投資的准入限制,除極個別的特殊領域之外,都要向國內外投資者開放;要放松對於利率等金融杠杆的管制,放松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限制;要將為中小企業培育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作為投融資改革的重要內容。

    簡而言之,整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關鍵,並不是缺資金的問題,而是由誰來投資、如何投資的問題。而衡量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進展,關鍵的因素在於考察政府的投融資行為究竟是采用計劃經濟體制下以缺乏約束的行政審批為主的項目管制,還是采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清晰的權責約束、以間接的金融市場調控為主的金融市場調控。在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投融資方面的主導性職能,並不是自己直接參與投資和審批了多少項目,而是政府是否能夠為經濟體系中的投融資雙方提供良好的、高效率的融資環境。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