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月16日電近幾年,一個現象引人關注,癌癥開始一步步地侵襲少年兒童,甚至嬰幼兒。為此,從2003年起,國際衛生專家將1月15日定為世界兒童癌癥日,今年1月15日是第二個世界兒童癌癥日。
據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孫嘉介紹,現在癌癥已成為兒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意外死亡之後佔第二位。兒童癌癥的發病率也在增高,目前已佔癌癥患者總數的15%—20%。據統計,僅2003年,該醫院就已診治256個患癌癥的小患者,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40天。
一般兒童癌癥多為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惡性淋巴瘤等。其發病特點是惡性程度高、轉移早、復發快、生存時間短等。低齡兒童患病率比較高,5歲以內兒童癌癥的發病率佔到40%—50%,其中男孩患病率比女孩高,男女患病率的比例為1.6:1。
孫嘉說,兒童患癌癥的主要原因有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有60%的兒童癌癥與遺傳有關,一般有癌癥家族史的,其後代患癌癥的危險性要比無癌癥家族史的高50%。
近兩年,由環境因素引起的癌癥逐漸增多。有關研究顯示,孕婦無論是本人吸煙還是被動吸煙,其子女日後發生白血病或其他癌癥的可能性要增高50%以上。另外,兒童偏食、亂吃小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成為患癌癥的一個誘因。
據了解,癌癥如果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1歲內患兒的治療效果最好。孫嘉說,該醫院曾治療過的5個早期發現的癌癥患兒,如今都已長期生存下來,其中最大的已21歲。
醫生建議有腫瘤家族史的年輕夫妻,在准備要孩子前,要去正規醫院檢測染色體,在醫生的指導下妊娠;已有孩子的父母,要定期領兒童進行健康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