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次小手術誤傷甲狀旁腺 補鈣維持生命住院32年
2004-02-05 19:11:3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3日電 32年前,鶴崗市鞋帽廠女工裴桂琴在一次甲狀腺病變切除手術中被誤傷了調節鈣平衡的甲狀旁腺,從此因『嚴重缺鈣』而不停地抽搐,每日在醫院靠大量補鈣維持生命。過了今年春節,裴桂琴已在鶴崗市人民醫院住了32年。

    今天的《生活報》報道,1月29日晚上,這天正好是猴年正月初八,記者來到鶴崗市人民醫院五樓普外科。走廊燈光昏暗,在走廊東邊盡頭的黑暗裡斜立著一位老人,她就是住院32年的裴桂琴。7年前,每天給裴桂琴送飯的老伴離她而去,貧困的女兒也無力每天到醫院照顧她,裴桂琴只能靠每月130元的低保金艱難度日。撫摸著布滿了針眼的雙臂,69歲的裴桂琴失聲痛哭。如今,裴桂琴在醫院裡受到很多善良醫生、護士的照顧,但這並不能減輕老人的心痛,每當她聽到病人去世後家屬的哭聲,老人便心酸地陪著一起流淚,那哭聲比病人家屬還要傷心……

    年三十,裴桂琴流了一夜眼淚

    老人把記者讓進房間,這是一間20多平方米的大病房,6張病床上擺滿了花草,只有兩張病床鋪著被褥。裴桂琴老人說,這房間就她一個人住,偶爾也來個護工住一兩個晚上。那些花草都是醫生護士們托付給她照看的。病房裡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只有靠門口的玻璃魚缸裡有兩條金魚。老人說,這金魚是她『外甥』送給她解悶的。

    燈光下,躺椅裡的裴桂琴一頭銀發,深紅絨衣黑色的褲子,腳上的皮鞋還閃著光。裴桂琴說,這雙皮鞋是她『外甥』送給她的新年禮物,身上其他衣服也都是醫生護士給的。說起過年的情景,老人的眼圈紅了:『年三十兒晚上我哭了一夜。』原來,她想起了33年前自己在家過的最後一個年三十。那時女兒5歲,雖然家裡很窮,但一家人圍在一起很快樂。如今老伴走了,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躺在醫院裡,想著想著老人便哭了起來……

    回放:小手術毀了她一生

    裴桂琴是河北人,1958年隨轉業的丈夫到了寶泉嶺農場,第二年又從農場到了鶴崗市。丈夫康茂纔在鶴崗市糧食部門工作,裴桂琴進了鞋帽廠當工人。裴桂琴曾生了兩個孩子,都不幸夭折。裴桂琴32歲那年,夫婦倆又有了個女兒,小日子漸漸過得美滿起來。然而,女兒5歲那年,她到鶴崗市人民醫院做手術,從此不得不在醫院住了32年,回家過普通人的日子成了她遙不可及的夢想。

    裴桂琴平靜地回憶著30多年前的那次手術:『1971年年末,我因脖子上長了個肉疙瘩到鶴崗市人民醫院做檢查,醫生說是甲狀腺病變,要做切除病變的小手術。當天手術很順利,但第二天我就全身無力,手腳不好使,後來人抽成了一團。』以後幾天,裴桂琴一次次地被送進搶救室搶救。後來經過專家確診,是裴桂琴在甲狀腺手術中被誤傷了調節鈣平衡的甲狀旁腺,導致她『嚴重缺鈣』而發病。

    要想保住裴桂琴的生命,就要不停地給她補鈣。裴桂琴補鈣全是靜脈注射,一天也不能停。采訪時,裴桂琴擼起衣袖,兩只胳膊上排著密密麻麻的針眼。裴桂琴說,她現在一天注射一次,一次最少要打8支『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手紮爛了就紮腳,腳紮爛了再紮手,現在手腳都紮爛了。就這樣補,裴桂琴依然缺鈣,她的手和腳部分骨節因缺鈣而高高凸起。當年她丈夫多次找醫院交涉,醫院曾答應一次性給付一筆錢,但被裴桂琴拒絕了。裴桂琴說:『那時候醫院弄鈣特別難,一旦出院沒了鈣,給多少錢都是死路一條,只有在醫院纔能保命。』

    院方:醫院盡力了

    鶴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翟錦彪說:『裴桂琴的手術事件發生在30多年前,當時是不是屬於醫療事故我也說不清楚,現任的醫院領導對當時的情況也不是很了解,但醫院肯定是有責任的,否則不會讓裴桂琴在醫院住了這麼多年。』

    翟錦彪副院長介紹說,醫院曾經派專人領著裴桂琴到北京、武漢等醫院去過兩次,還去過上海、內蒙古等地的醫院,想給裴桂琴做移植手術。但那時裴桂琴身體極度虛弱,不太適合做移植手術。另一個原因是做移植手術需要供體,但當時很難找到供體,即使找到供體血型又對不上,所以移植手術一直沒能做上。後來裴桂琴自己對外出治療也失去了信心。

    翟副院長說,醫院對裴桂琴是盡力的。那時候鈣是緊缺藥品,醫院派出專人給裴桂琴弄藥,不管是給大人補的鈣還是給小孩補的鈣,只要弄來了,都給裴桂琴打上。現在裴桂琴一個人住在一個大房間裡,不管生什麼病,一切用藥都是免費的。好在裴桂琴人特別好,從沒有給醫院領導出過難題,醫院很多醫生護士待裴桂琴都像親人一樣。

    傷心:住院32年,對不起老伴和女兒

    裴桂琴說,自己在醫院住了32年,可苦了老伴和女兒。剛住院時,女兒纔5歲,正是需要媽媽關心和愛護的時候。孩子上學後,丈夫天天又要上班又要跑醫院,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學習一直不好,只讀到初中就不念了。丈夫原來不會做飯,剛開始孩子常常挨餓。他和孩子在家喝稀粥啃饅頭,卻到街上買炒好的肉送到醫院,飯菜也是天天換著花樣往醫院送。逢年過節,老伴怕她一個人在醫院寂寞,便到醫院陪她一起過。那時,她的身體很虛弱,再也沒有夫妻恩愛的生活了,住院的日子漫長又難捱,但有丈夫的疼愛,裴桂琴還是覺得很幸福。

    裴桂琴回憶說,有一次她感覺身體還可以,就回了趟家,之後又去了一個多年不見的姐妹家。丈夫趕到醫院聽醫生說妻子回家了,跑回家卻不見妻子,急得他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最後跑到派出所去報警。

    1997年,最愛裴桂琴的人撇下她走了,裴桂琴說,老伴一輩子為她操碎了心,她對不起老伴。

    有眼淚也有歡笑

    老伴的去世,使裴桂琴的命運再一次發生了變化。裴桂琴剛住院時,原單位與鶴崗市人民醫院協商後,一直按工傷給裴桂琴開工資。雖然工資不多,但也能勉強生活,實在不夠還有丈夫幫她一把。丈夫去世後,裴桂琴原來的單位也解體了,女兒又是下崗工人,生活很困難,裴桂琴頓時失去了生活來源,她著急上火病了半年多。

    裴桂琴說,她曾多次到鶴崗市民政局請求幫助,從1999年起,她每月能得到100元低保金,現在低保金漲到了130元,可以勉強度日了。可老伴去世後,老伴住的公產房被單位收走了,她現在成了真正無家可歸的人了,看樣子,她的餘生也只能在醫院度過了。

    裴桂琴說她最怕聽病人去世後家屬的哭聲,她一聽就憋不住跟著哭。有一次她隔壁病房一位病人被砸傷搶救無效死亡,夜裡家屬的哭聲驚醒了裴桂琴,聽著聽著裴桂琴的眼淚就下來了,那傷心的哭聲比死者的家屬還要悲傷。

    裴桂琴是個不幸的人,但她的生活也不全是不幸的眼淚,在醫院也能聽到她快樂的笑聲。裴桂琴在醫院有個外號,醫生護士都稱她是『裴院長』,在『裴院長』兩年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日子裡,每個月都有醫生護士給她送錢。『裴院長』稱那些給她送錢送東西的醫生護士為『外甥』和『外甥女』,『裴院長』說她的『大外甥』叫賈禎,總給她錢,給她送衣服,給她買水果;她的『大外甥女』叫張彩霞,有什麼好吃的都想著她。『裴院長』說她還有李君、王曉紅、蔣護理員等好多好多『外甥』和『外甥女』,說起這些『外甥』和『外甥女』,老人臉上漾起了幸福的微笑,她說:『這些孩子,比我的女兒還要親。』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