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2月15日電在非典最肆虐的2003年四五月間,高翔一次又一次地進京。讀小學的女兒流著眼淚求他:『你能不能不去啊?我又要被學校隔離了!』
當時,高翔曾在上千員工面前立下誓言:『不發國難財,不做局外人!』因此,他數次進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合作,研發抗擊非典新藥『西維來司納』,該藥很快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綠色通道』,並於2003年5月9日開始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等投入臨床實驗。
2003年11月27日,哈爾濱聖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翔,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在星光燦爛的頒獎典禮上,高翔表白了自己的心跡:『當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就要無愧於這個時代,竭盡全力為社會承擔責任!』
『業興報國』是高翔一生的理想。早在1987年,年僅24歲的他已經是國企的科級乾部,然而他並不滿足,總覺得自己的青春似乎有一種激情急待燃燒,於是毅然選擇了『下海』。
多年之後,提起這段歷史,高翔深有感觸地說,不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和超越自我,是每個成功者至關重要的品質。
創業是艱辛的。他先是搞裝修,後倒木材,還做過邊貿,體驗過挖掘第一桶金的喜悅,也品嘗了無數次失敗的滋味。然而天道酬勤,高翔愈挫愈勇,到1995年已積累下千萬元家財。而此時,一件小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也激起了他心中振興傳統民族醫藥業的夢想。
大興安嶺高寒、高濕的環境,使很多人患上了心腦血管疾病,高翔每次從大興安嶺回哈爾濱都要替朋友到一個老中醫那裡抓藥。目睹朋友們一個個好轉、康復,高翔驚嘆於祖國中醫藥的神奇療效,同時又懮慮於中醫藥面臨斷層的危機。
高翔不是學醫藥專業的,也從未經營過藥品,卻硬是憑著刻苦好學和執著求索,由外行變為內行。他花50萬元從老中醫手中買下了中藥驗方,開始了他的制藥生涯。
高翔將企業定位於弘揚中華民族醫藥,應用現代技術增加傳統醫藥的高新科技內涵。他頻繁往返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植所,專家們被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將他手中的民間中藥驗方開發成治療心血管病癥的『麝香腦脈康膠囊』。如今,這個產品已成為聖泰制藥的主打產品。
後高翔又主持開發了28個品種的中藥,兩項填補了領域空白,一項列為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一項列為國債支持項目。其中,中藥復方制劑注射用金森腦泰,是填補中藥針劑在心腦血管臨床搶救領域空白的國家二類新藥,其科技含量、工藝水平和臨床療效均代表我國目前中成藥先進水平。
為實現『中藥現代化、中藥西制、中藥精制』的目標,聖泰制藥創建了『民族醫藥研究院』、『聖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正在加緊申報『現代中藥注射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短短7年,公司由委托租賃生產發展到具有50億元年產值生產能力,總資產由1000萬元增長到3億元。
致富思源,高翔並不忘回報社會,各類捐款累計已達2500多萬元。非典期間,在市場需求劇增、各銷售網點急需供貨的情況下,高翔先後向黑龍江5家防治非典定點醫院及36個部門捐贈價值300多萬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毒功能的藥品,並一次性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