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16日電加工紅腸用的生肉已變成了黑色,過期、長毛的紅腸『回鍋』再造,然後賣到哈爾濱市早市。15日,省、哈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查處了這家『黑心腸』生產企業——哈爾濱市北興肉制品加工廠,當場沒收豬肉148袋,共計1500多公斤。
當日9時30分許,記者隨同省、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執法人員一同來到哈市道裡區變興路17號的哈爾濱市北興肉制品加工廠。走進該廠大院,檢查人員看到,該廠佔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正對著廠門的一排平房是佔地面積約四五百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最左邊的一個車間是冷藏室,檢查人員還未走進車間,便聞到一股臭味。進入冷藏室後,檢查人員看見地上擺滿了用塑料袋裝的凍豬肉。記者撕開其中的一個塑料袋發現,凍成坨的豬肉有的已經發黑,不斷地散發著腥臭的氣味。挨著冷藏間的屋子裡擺放著未解凍、散發著臭味的豬肉,在場的工人辯解說這種味道是下水道的氣味。有的工人趁執法人員不注意,要把變質發黑的豬肉拿走扔掉。
走進生產車間,檢查人員看到車間的一邊擺放著一排直徑約一米的大缸,缸裡裝滿了肉餡,肉餡上布滿黑點,很明顯,肉餡已經變質。再往裡面走,則是彌漫著熱氣的加熱車間。該車間裡面有幾個儲水的大罐子,罐子旁邊是一間約一人高的加熱室。在加熱室裡,執法人員找到了幾個方形的大塑料盆,裡面裝滿了肉餡。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盆內的肉餡是熟的,這證明了肉餡是由回收腸絞碎而成的。這樣的肉餡經過二次包裝,將再次流入市場。
記者走進了5個車間,在其中均聞到了刺鼻的臭味,使人喘不過氣來。在成品車間裡記者看到,成串的香腸掛在黑乎乎的杆上,地上堆放了一百多公斤回收來的各種肉制品,有的腸外面已經長出了綠毛,掰開一看,裡面已經發黑。據執法人員介紹,加熱室裡面的肉餡就是用這些回收腸絞制出來的。整個成品間裡堆放的腸制品有600多公斤。
據哈爾濱市北興肉制品加工廠的法人代表潘維波講,該廠一共生產六七個品種的腸制品,產品大都批往哈市的各個早市,一般批發價為8元一斤,每天大約批發百餘公斤。
據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大隊六科科長寧偉介紹,這家肉制品加工廠雖有工商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但它的肉源來歷不明,並且發現大量二次回收的腸制品,生產原料超期儲藏,屬於生產加工劣質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