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18日電 市民使用不規范的信封寄信,這樣的信被分揀機分離出來,進行手工處理耽誤了信件的郵寄時間。據了解,郵政部門每天處理的50萬封信件中,有70%不能通過分揀機,其中大部分是因為信封不合規格導致。
8日,市民王先生在一家食雜店購買了一個信封,然後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郵寄給遠在青島的女朋友,准備在情人節前給女朋友一個驚喜。情人節那天,他給女朋友打了一個電話,得知對方並沒有收到信件,直到16日纔收到。而正常情況下,一封平信只需三四天時間即可寄到對方手裡,為什麼這封信耽誤時間了呢?到郵政部門查詢得知,是郵寄時使用了不規范的信封,郵局進行手工處理,沒有及時送達。像王先生這樣使用不合格信封延誤郵寄時間的不在少數,郵政部門對此也很頭疼。
記者從郵政部門了解到,一些假冒偽劣信封在市場上流通,這些不規范信封進入通信渠道,接受分揀時被機器拒分或誤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通信工作。目前,哈市郵政局每天處理的50萬封信件中,就有70%的信件因為信封不合格、寄信人書寫不清晰及胡亂填寫郵政編碼而被機器拒揀,其中60%是因為使用了不規范的信封,數量接近20萬封。分離出來的信件只能進行手工處理。據調查,信封不規范是因為一些廠家擅自在信封上印制廣告圖案和廣告文字,或采用不合格的紙張印刷,還有不按標准尺寸印制及紙張的光反射度不達標等原因造成的。
每日面對如此多被拒揀的信件,郵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寄信人,一定要使用標准信封,按規范書寫信封,這樣纔能保證信件迅速、准確地傳遞。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