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電荒應該怪煤礦?——來自黑龍江省煤電狀況的調查
2004-02-19 09:00: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19日電 進入冬季,在采暖負荷與工業生產負荷雙重壓力下,我國部分地區用電量開始大幅增長,從而加劇了電力緊張的矛盾,全國電廠存煤同比下降,大部分電廠儲煤量都低於警戒線,因而拉閘限電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人據此得出結論:缺電的原因是缺煤。然而記者日前在黑龍江省雞西、七臺河、鶴崗、雙鴨山四大煤城調研時,這個省煤炭業界人士卻普遍認為,目前我國電荒煤不荒,缺電的板子不該打在煤炭行業的身上。

    黑龍江是我國主要的產煤大省之一,2003年煤炭產量已超過了7900萬噸,其中1/3以上為電煤,為我國尤其是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長提供了能源保證。據統計,黑龍江的煤炭約佔遼寧省市場份額的20%和吉林省市場份額的60%。但是,記者近期采訪時發現,作為煤炭資源豐富的黑龍江省,局部地區也出現了『缺』煤的苗頭。

    坐在『煤堆』上卻要為煤源而苦惱,出現這一怪現象的原因何在?是煤炭在供應總量上出現了問題嗎?

    采訪中,雞西礦業集團銷售總公司總經理王培璽向記者講述了近期發生的一件事:雞西市某電廠為降低發電成本,前年停用了常年與其有合同關系的雞西礦業集團的電煤,轉而采購價格相對便宜的地方小煤礦的煤用於發電。去年,由於國家關井壓產,小煤礦的煤已無法滿足電廠的需要,該電廠不得不緊急向雞西礦業集團求援30萬噸電煤,但由於雙方事先沒有簽訂供煤合同,雞西礦業集團只能按市場價格出售電煤,而習慣於低價進煤的電廠則明確表示,只能接受礦業集團的平價煤,市場價格免談。

    據記者了解,類似的情形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其深層次原因則是我國煤炭企業與發電企業在電煤價格上產生的嚴重分歧。

    據去年參加全國煤炭訂貨會的七臺河市政府副秘書長、經貿委主任劉文奇介紹,與會的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在價格上互不相讓--電力企業不願意接受煤炭企業提出的電煤價格上漲要求,遲遲不肯簽訂購貨合同。直到國家發改委出面協調,電力企業纔勉強接受煤炭價格每噸上漲12元的現實。但不少煤炭企業仍不滿意這樣的結果。王培璽認為,煤炭價格每噸上漲12元是在每度電上調0.007元的基礎上算出來的,電力企業並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讓步。

    雙鴨山礦業集團安全監察部部長劉建民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目前我國發電用煤幾乎佔原煤總產量的一半,去年用煤大約8億噸。但是,在去年煤電雙方簽訂的不完整的供煤合同中,供煤總量僅為3.25億噸。也就是說,有一大半的電煤沒有合同。電力行業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偏向購買小煤礦的煤,盡可能少地與國有重點煤礦簽訂供煤合同。他還說,某省電力公司預計去年全年發電用煤為2600萬噸,但購煤合同僅有1300萬噸,50%以上的煤炭需要市場采購,而隨著煤炭市場局部偏緊,煤價上揚,電力企業采購煤炭的難度也在加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得信日前在黑龍江參加會議時透露,截至去年12月21日,全國原煤產量已經完成15.2億噸,同比增加2.62億噸,增長21%,增幅高於全國工業增加值5個百分點。有專家據此預計,今年全國原煤產量有可能突破16億噸,同比增長2.9億噸,增長18.1%。這個速度遠高於GDP增長速度。如果考慮到GDP每增長1%,煤炭增長0.5%即可滿足需要這一統計規律,今年的煤炭產量增長可以說是較高的。

    電廠不願虧損賣電,煤礦也不應虧本賣煤。面對我國許多電廠當前缺煤這一表面現象,黑龍江省的煤炭業界幾乎異口同聲:我國部分地區缺電是事實,但在煤炭供應基本平衡的情況下,把缺電原因歸結為缺煤有失公允。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