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19日電在進入哈爾濱城區的各個路口處,很多人會被一道特別的風景線吸引住:十幾個舉著『引路』牌子的人一字排開。他們的職責是將外地車輛指引到想去的地方,這條風景線在進入哈市城區的幾個主要路口處已經存在二十幾年了。一些司機師傅介紹,哈爾濱引路人之多,在全國也能排在前列。哈市的引路人為啥這麼多?業內人士稱,城區復雜的街路催生了引路人的職業,一些街路標識混亂,別說外地人,就連本地人都常發懵。
火車站是旅游者經常光顧的地方。17日,記者來到了這裡進行了走訪。
松花江街是距離火車站較近的一條街路,記者從火車站開始沿著這條街路走下去,當走到松花江街與公司街十字交口時,發現前面的街牌變成了下夾樹街。憑著印象記者覺得松花江街絕對不會這麼短。另一段松花江街哪去了呢?經一位摩的師傅的指引,記者纔在距離這段松花江街附近三十米處,發現了松花江街的下一段。
中央大街也是來哈旅游者必去的景點,然而沿著這條街路同樣存在問題。沿著中央大街的幾條輔街被稱為西某道街,然而對哈爾濱稍微了解一點的人都知道,該方向明明是東。原來,當初尚志大街修建時,其兩側的諸多街路,按地理方位自然以東西方向的序列命名。隨著城市發展,西側街牌完好,東側的街路排序因城市改造的推進,變得殘缺不全。如今中央大街的人流量遠遠超過尚志大街變成主街,人們自然以其為中心辨別東西,卻發現總是辨不清方向。其他如淮河路在哈爾濱體育學院附近變成了斷頭路,新陽路同經緯二道街部分重合等等,都令外來游人摸不著頭腦。街路如此,立交橋就更讓人迷糊了。很多司機感嘆,上了立交橋,看不到任何標識,只能憑著感覺轉,真像進了迷宮。秦師傅是一名有著二十餘年駕齡的老司機。但哈爾濱一些立交橋仍然讓他打怵。秦師傅說,如從佳木斯方向進入哈爾濱處的立交橋,從黑河方向進入哈市市區時所經過的二環立交橋,部分路段標識都不明顯。有的標識字體非常小,只能車到附近纔能看清,有的則乾脆不標,這樣的路段只能憑著感覺走,一旦走錯就要一錯到底。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哈市地名辦工作人員介紹,哈市由於歷史規劃原因,正南正北的街路較少,在客觀上造成了街路辨別上的困難。加上城區改造,也讓街路名稱互相矛盾。如經緯二道街和新陽路,以前有鐵路為界,劃分非常清晰,如今鐵路取消了,兩條街路合二為一,叫新陽路則經緯街幾條輔街的名稱就要斷檔,叫經緯二道街,則新陽路又變成斷頭路。至於淮河路哈體院路段,則是由於超前規劃造成的結果。該工作人員介紹,這幾年地名辦一直致力於規范哈市街名,但這項工作較復雜,一條街路的改名涉及到居住區居民身份證地址變遷,聯絡方式變遷等諸多事宜。目前只能依靠在城區改造過程中,這些不合事宜的街名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