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3日電 記者日前從哈爾濱市公證處了解到,僅2003年,哈市公證處所公證的遺囑達169件,比2002年增加70%%。據哈市司法部門統計,哈市各區公證處公證的遺囑也在逐年大幅增長。以前老人認為遺囑是死後的事,不吉利,對進行遺囑公證還有忌諱,而現在老人及其子女對遺囑都能較客觀地看待,認為遺囑是避免遺產繼承糾紛的好辦法。
據介紹,這幾年遺囑公證主要是房產繼承。而遺囑公證人增多主要原因是普法和房改。普法前,很多人不知道公證是什麼;房改前,很多人沒有私產。沒有以上兩條也談不上立遺囑和公證。在哈市公證處,准備立遺囑的張大爺告訴記者,他今年75歲,當了一輩子工人沒攢下財產。幾年前,國家推行房改,他住的公產房歸他所有了。老伴去世後,他覺得該考慮後事了,房子是他惟一的財產,他為避免兒女的糾紛,決定立個遺囑。
現在老人立遺囑時充分考慮了弱勢和孝順的子女,一般他們都是財產最大受益者。去年該處公證的169件遺囑中近90件受益人是女兒。李大媽有三個女兒、四個兒子,都是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兒女長大後對父母態度完全不同,只有二女兒照顧她最多,自己有病時也是二女兒付出的最多,而且從無怨言。她和老伴商量立遺囑將房產留給了二女兒。劉大娘今年69歲,家中老三今年38歲,智殘,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劉大娘告訴記者,自己終歸要死,她立遺囑公證把6萬元積蓄和房子留給兒子,這樣兒子以後還有個安穩的家。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