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阿城市3年可望躋身全國百強縣
2004-02-27 10:45: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27日電2003年,阿城市GDP實現91.7億元,同比增長8.5%;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億元,同比增長8.8%。一年財政收入純增4000萬元,無論在阿城的歷史上還是在全省縣(市)中,成績都是顯著的。但呼蘭、雙城和肇東三縣(市)增長額都在億元以上,一舉躍居三甲。消息傳出,許多人懮慮頓生。

    據市委書記介紹,阿城市財政收入位次後移是兩年前就已經預料到的事情,阿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但也有相對優勢和潛能。阿城市上上下下正在客觀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戮力同心,奮力拼搏,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力爭在省內率先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如此信心源自何處呢?

    『九五』期間錯過招商引資的黃金機遇,致使近幾年經濟增長乏力;抓緊補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能量積累和持續加速效應正在顯現

    記者手頭有一份阿城市委、市政府起草於2002年5月的《阿城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匯報提綱》,其中有這樣的話:『從增長速度看,周邊的肇東、呼蘭、雙城和我市不相上下,有些指標比我市快。從招商引資看,這些縣(市)的發展勢頭很猛,有趕超我市的可能。』

    預測成為現實。該市領導在分析原因時,確認一點:沒有很好地抓住招商引資的黃金機遇,致使阿城市的比較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九五』期間,阿城年均招商引資額僅為3.5億元,缺乏拉動力大的項目,沒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0年,阿城黨政領導已意識到後勁不足的問題,先後開展了招商引資年和項目建設年活動,積極改善環境,廣泛招商,強力推進了重點項目建設。四年間,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額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長。2002年和2003年,全市引資31.05億元,年均引資額比『九五』期間高出12億元。2003年,到位資金19.05億元,超過『九五』期間總和。招商引資企業新增稅金5800萬元,彌補了國有支柱企業效益下滑產生的缺口。同時,以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市場化運作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途徑。2003年,開發區洽談項目140個,引進項目22個,協議投資總額達到10.7億元,發展勢頭看好。

    李克軍說,招商引資的效益有一段滯後期。2004年,阿城將有19個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達產達效,其中,龍馬化纖、鉬礦開采等七個重點項目可為財政新增稅收3500萬元。還有華潤集團60萬噸玉米深加工、紅梅味精等20多個投資千萬元以上大項目在阿城開工建設,預計2至3年後每年可新增稅金7000萬元。

    國企比重大,曾經是保持領先地位的依靠,現在變成前進的包袱;加大國企改制改造力度,目前的劣勢將轉化為後續發展的優勢

    阿城歷史形成的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國有企業比重過大。過去支持阿城財政收入的一些省、市直國有大中型企業近年來效益連續下滑,對市域經濟的貢獻份額逐年走低。2003年,僅龍滌、阿繼、省通信電纜公司就比上年減少稅金5000多萬元。加上,下放企業多,改革成本高,歷史包袱沈重。近兩年,阿城投入企業改制資金4750萬元,投入社保資金5737萬元。

    上述因素嚴重制約了發展速度。不過,改革陣痛也孕育著新的發展動能。卸除包袱,整合資源,阿城有望輕裝前進。

    兩年來,阿城市通過破產、租賃、嫁接、委托經營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20億元,佔不良資產總額的85%。改革難度較大的7戶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完成了產權改革,實現了民有民營。

    金都啤酒有限公司與青島啤酒集團重組後,重獲新生,實現稅金1047萬元。小嶺鋼鐵廠和沙河鐵廠通過『留殼走人』、股份制改造,實現稅金2700多萬元。預計,2004年,西鋼集團阿城鋼鐵公司、青島啤酒、小嶺鋼鐵廠、龍江龍、玉泉白酒等企業將實現稅金超億元。還利用糖機廠、林機廠等原國有大中型企業閑置的廠房、土地、設備等國有資產招商,盤活不良資產。

    對舉足輕重的龍滌、阿繼等原有大型骨乾企業,將積極支持他們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爭取扶持資金和政策,加快技改步伐,增強發展後勁。

    企業分流職工、機關精簡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形成巨大的就業壓力;鼓勵全民創業,壯大民營經濟,出路越走越寬

    阿城市各級機關連續6年年均增加650名財政供養人員,2003年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年,該市轉移勞動力8萬多人,比上年增長21%。

    經濟的發展既要靠招商引資打造『航空母艦』型企業,還要靠挖潛內部潛力,形成人民群眾會橕『小舢板』的局面。

    阿城市借鑒溫州經驗,從2002年起就確定了『全民創業』的思路,逐步形成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勁態勢。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出資1.35億元參與創業,300多人享受留職、留薪、留位的優惠政策離崗創業,新辦各類經濟實體756個。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為企業籌措技改資金近2000萬元。全市工商企業總數已達到24000多戶,其中個體私營業戶已達20620戶,從業人員達到71443人。

    經過多年努力,阿城市反映綜合競爭力的各項經濟指標已接近全國百強縣的位次,特別是經過近兩年的拼搏,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走出低谷,進入恢復增長期,2004年有把握實現兩位數增長,從2005年開始,可實現快速增長,到2007年,可望在省內重登財政收入榜首,在全國躋身百強縣行列。

    李克軍說,歷史賦予阿城機會,我們決不放棄。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