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雞西煤礦爆炸事故搜救隊員口述救援艱苦掘進50多個小時
2004-02-27 13:25:3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2月27日電 在雞西礦難的現場,活躍著兩支身經百戰的救護隊伍。經過50多個小時的連續井下勘查及搜救,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33名遇難礦工的遺體。25日上午,在搶險救災組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正在休息的救護隊隊員,每日井下艱苦的工作使大家精疲力盡,每人臉上都掛著倦容。

    最難的是在洞內鑽來鑽去

    23日早,百興煤礦發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7名正在作業的礦工被埋井下。7時40分,煤炭工業局礦山救護中隊接到報警,分派三支小隊火速趕往現場。20分鍾後,救護中隊趕到了事故現場,距離現場200米以外聚滿了圍觀的群眾。經礦業專家對井下環境初步會診後,決定派救護隊入井搜救。8時50分,煤炭工業局礦山救護中隊下井進行勘查,隊員們從主井口步行走入伸手不見五指的礦井內。剛走到井下100米處,前方出現了大面積冒落,支架坍塌,路被封堵,隊員只能爬行,身體下面除了岩石就是釘子,有時懸在岩頂的石頭會落下砸在救護隊員的身上。據隊員鍾慶玉介紹,當時他所在的小隊負責對15層工作面進行搜救。剛到井下周圍灰蒙蒙的,全是煙塵。在15層西一工作面830米處發現了3具遇難礦工的屍體,爬過一段冒落區後又相繼發現了5具屍體。由於該工作面溫度比較高,大家體力消耗比較大,經過六個半小時的搜救,隊員們返回了地面。至此,礦難第一天共發現8具遇難礦工的遺體。

    為了地面指揮部能夠直接指揮井下救護隊及相關信息的反饋,礦山救護中隊三小隊擔當起了鋪設電話線的任務。三小隊隊員梅雪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8名隊員沿著主井口步行至840米深的井下,當步行至350米時,這裡的冒落比較嚴重,大家小心翼翼地前行,最後將電話線鋪設到了井下車場。據梅雪松介紹,每一名隊員身上都負重32公斤左右,20公斤的氧氣呼吸器、礦燈、壓縮氧自救器、備用氧氣瓶、擔架、檢測儀。救護隊員張大鵬告訴記者,在井下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一米見方的洞內鑽來鑽去。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失業』

    24日6時,礦山救護中隊的三個小隊全部入井,目的是打板壁,將新鮮空氣送至井下,並同時開展搜救工作。直至工作到14時纔返回地面,在15層又發現了5具遇難礦工屍體,在13至15層的峒室又發現了1具屍體。

    煤炭工業局礦山救護中隊返回地面後,礦務局救護大隊的救護隊員下井接替他們的工作。23日上午,礦務局救護大隊的8個中隊即趕到現場進行搜救支援。24日上午在井下共發現了10具遇難礦工的遺體。13時許,礦務局救護大隊平崗中隊、城子河中隊先後在15層及13層東一平巷搜到了8具屍體。至礦難第二天,共發現了32具屍體。

    入夜後,礦務局救護大隊又出動了7個小隊下井繼續搜救。25日早,又發現了1具屍體。至此,已確認遇難礦工33人。救護隊員將遇難礦工的遺體用風筒子布包起來,集中放在了車場。救護大隊隊員關慶華從事井下救護工作已經整整12年了,從小他就有很強的責任感,樂於助人。20歲那年,他參加了救護隊,在隊員當中有良好的口碑。對於這次礦難,每位隊員的心裡都不好受,尤其是在井下找到遇難礦工的遺體,盡管不同行,但都是煤礦的孩子。用關慶華的話說,『雖說自己是乾救護的,但不希望發生礦難,不是自己怕死,而是礦難造成了許多家庭妻離子散,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失業』。據了解,礦務局救護大隊擔負著牡丹江、雞西等地的礦難救護工作。

    25日10時32分,城子河中隊9名隊員又下井進行偵查,搜救范圍為15層。20分鍾後,平崗中隊的13名隊員再次下井工作。由於井下積水嚴重,11時17分,7名礦工乘坐運輸礦車下入井中,准備接電源,主要是保障水泵和井下開關的正常運作。11時30分,光大煤礦前來支援的17名救護隊員返回地面,經過三個半小時的井下工作,共清理出100米長的冒落碎石巷道。

    11時45分,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來到百興煤礦事故現場,在距離主井口處10米的地方親切接見了救護隊員,高度贊揚了隊員們連續50多個小時的井下奮戰,並與每一位救護隊員握手。同時,指示隊員要盡快將剩餘遇難礦工的遺體找到,順利運回地面。與此同時,另一批清理冒落區碎石的礦工乘坐運輸礦車返回地面,他們手裡拎著鐵鍬、鎬頭,汗水和煤塵抹黑了二十幾名礦工的臉。據一位礦工介紹,巷道清理得很暢通,4個小時共清理出了500米。

    巷道已經基本上暢通,通風系統恢復正常。截至記者發稿時,煤炭工業局礦山救護中隊和礦務局救護大隊的救護隊員還在井下搜救剩餘的4名遇難礦工。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