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日電針對目前的求職和就業高峰,有關專家提醒,簽訂勞動合同前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謹防個別用工單位利用勞動合同布設陷阱。
押金合同 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時收取風險基金、保證金、抵押金。多存在於服務行業中。
暗箱合同 多見於民營企業,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與勞動者協商,不向勞動者講明合同內容。
生死合同 有的用人單位不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履行生命安全義務,提出『工傷概不負責』等條款逃避責任。多見於不規范的建築施工行業。
賣身合同 如:3年內不得跳槽到同行業的公司工作;有的合同還規定,求職者一切行動都得聽從用人單位安排。
雙面合同 就是有的用人單位准備了至少兩份合同,一份是假合同,內容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簽訂,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但在勞動過程中並不實際執行,真正執行的可能是另一份合同。
不可能完成的合同 有的用工單位在收取保證金、押金後,與求職者簽訂合同,約定完不成任務就辭退,並且不退費,而實際上,求職者接到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讓求職者去推銷一件根本沒人要的東西,並規定價格、時限等,目的就是逼走求職者。
專家提示,對於這樣的合同,由於其約定的條款內容與法律相抵觸,所以應是無效條款。求職者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仲裁委確認勞動合同的效力。如因用人單位的原因造成勞動合同無效的,用人單位應承擔賠償責任。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