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電近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哈爾濱市市民發現,上門推銷電話卡注冊業務的人多起來,與此同時,到電信部門和公安機關報案聲稱受騙的事也屢見不鮮。2日,哈市一代理商韓先生講述了電話卡注冊業務的騙局。
『說是辦理長途電話業務,其實就是賣給你一張不知道帳號和密碼的IP卡。』韓先生說,近兩年,各電信運營商競爭日趨激烈,尤其在長途電話業務上更是互不相讓,招聘代理商、開展電話卡上門注冊業務成為他們搶佔市場的首選模式。由於運營商只顧經濟利益,對招聘人員疏於管理,加上推銷人員流動性很大,就出現了當前這種虛假宣傳、行騙成風的狀況。
據韓先生介紹,一般代理人員只要給電信運營商交點錢,就可以制作帶有某家電信公司標志的胸卡、名章及業務『工單」,然後這些人以該電信公司工作人員的身份,深入到居民區實行『上門服務』。他們往往專對那些文化程度不高、愛佔小便宜的老年人、婦女下手。慣用的騙術是:『我們是電信局的,為了和另外一家電信公司搞競爭,特意實行上門服務,現場為你辦理長途電話業務;使用該業務打長途每分鍾只需3角錢,還可以長話轉市話、享受半價服務等』。多數居民因對電信業務不熟悉,看到行騙者帶著胸卡、鋼印和『工單』,往往就成了受騙對象。
其實這種電話卡注冊業務,居民買張IP卡自己就能操作。韓先生說,為避免漏馬腳,那些提供『上門服務』的業務員很少帶卡,聯系工具都是手機,他們先是打電話給代理點,告訴『後方』同伙某電話號碼需開通多少錢的長途話費,然後"後方"人員利用一部電話就可把錢注冊到該用戶的話機上,他們再讓主人接聽電話,證明話費已經生效,待出門後他們通知同伴將此話費轉回卡上,這樣一來,一張卡可賣很多人。陳先生說,自己就嘗試過一張卡最多賣了20個人,而一張百元面值的IP卡在卡市上售價纔二三十元,上門推銷給用戶都是全額收取現金,收益可想而知。
據韓先生講,去年底,他做過一單生意害得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大病不起,遂良心發現『金盆洗手。他提醒市民注意,這種『上門服務』多是和固定電話、長途電話業務有關,為此要了解哪幾家運營商經營該業務;對上門收錢的推銷人員一定要驗明正身,可撥打相關客服電話如 1001、10000、10050等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