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邊緣人渴盼匯入城市主流
2004-03-12 16:45: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各項權益。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
 
   『一號文件』將農民工定位在『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    
 
  東北網哈爾濱3月12日電 克山縣一個普通農家的4位女孩,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先後來到哈爾濱打工、學習,她們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然而這一過程就像化蛹為蝶一樣艱難。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近幾年有大批農民遠離家鄉,闖進城市找出路。他們從事著城裡人不願意乾的髒、苦、累、險的工作,用自己的血汗默默地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但進城打工之路卻是如此坎坷。
 
      到城裡打工去
 
  1995年大姐劉麗影16歲就一個人來到了哈爾濱。
 
  最初,她在哈爾濱道外一家小飯店當服務員,每月工資300元,除了自己花十幾元購買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都貼補給了正在讀書的三個妹妹。在哈爾濱的8年多裡,她什麼樣的髒活、苦活、累活都乾過,端盤子、搞推銷、搬運垃圾、種樹種草……她十分珍惜自己在城市謀到的每一份工作。她說:『我沒有多少文化,但我的優勢是比城裡人能吃苦。一年乾下來,多少能有些節餘,總比在人多地薄的家鄉日子好過些。城裡人不願乾或乾不了的活很多,這就是我的機會。』現在她有了自己的家,並把3個妹妹都帶到了哈爾濱。令她欣慰的是,有知識、有技能的妹妹們都有了體面的工作。
 
  劉麗影的打工經歷,正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縮影。
 
  專家說,農民進城務工已經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而城市發展從進城農民那裡獲得的好處也是無可計量的,單是進城農民為城市各項建設提供的低成本勞力資源,就是一筆十分巨大的財富。更為重要的是,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農民的分化和流動就成為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無奈的『邊緣人』
 
   8年來,劉麗影在這個城市不停地奮爭,今天,她已是一家醫藥企業的銷售人員,每月能拿2000元左右工資。然而,在生活了8年的大城市裡,劉麗影依然沒有找到歸屬感。她說:『我總覺得自己的家還是在克山縣同權村。』事實上,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都像劉麗影一樣,他們既離開了農村,又沒融入城市,成了介於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邊緣人』。
 
  劉麗影說,不久前的一天深夜,派出所民警突然來到她家,將她和三個妹妹的身份證和暫住證全部收去,因為有鄰居舉報:4個農村女孩一定不會從事什麼正當職業,盡管劉麗影的3個妹妹通過學習已經分別做了出納、護士和設計師。
 
  二妹劉麗傑,目前在哈爾濱北聯集成計算機系統公司做出納員,月薪880元。春節前,她因為車禍住進了醫院。她說,當肇事司機得知她是個農村來的打工妹時,不但以各種托詞拒付她的醫藥費,甚至還無理要求她出院。
 
  從四姐妹身上不難看出: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血汗,但是,他們卻被城裡人邊緣化了。
 
  當數以千萬計的農民滿懷希望走進陌生而繁華的都市時,城市對農民卻是設防的:如一些大中城市對農民可以進入的行業和工種有嚴格限制,對進城農民工的收費過多過濫,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為此,我省已經取消了面向進城農民征收的多項不合理收費,落實了國家廢止收容遣返制度的政策,在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方面也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

    知識改變命運
 
  劉麗影用打工的錢供3個妹妹學習終有回報:2000年二妹劉麗傑從商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目前已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三妹劉麗華學醫,已與學醫的丈夫在哈市太平鎮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小妹劉麗波2002年學完3年的電腦室內外裝潢設計,目前在哈市一家大型裝飾公司做設計師,並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業務骨乾,收入十分可觀。她對記者說,攢夠首付後,她就要買房子了。
 
  客觀地說,四姐妹已經在城裡站住腳了,還勸母親將家裡的承包地轉包給別人後進城生活。四姐妹在城市裡摸爬滾打後,向城市的高樓大廈攀登,在解決了溫飽後,渴望獲得城市對她們的承認和接納,希望在這個嶄新的天地裡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目前劉麗影正一邊工作,一邊在電腦學校學習,她希望有一天能跟妹妹們開一家廣告公司,自己做老板;劉麗傑感興趣的是健康保健;劉麗華的夢想是把保健所開到市內;劉麗波已開始利用自己的工餘時間攻讀成人大學課程,希望能通過知識的增長為自己留在城市發展增加一筆資本。她說:『我覺得讓哈爾濱接受和承認我的根本途徑就是擁有知識,我必須跨過這個門坎』。
 
  是勇氣讓她們從農村走到了城市,是知識讓她們在城市找到了慰藉和自信。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