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6日電 汽車維修價格差異大、名堂多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但汽車維修究竟有什麼名堂,外行根本看不出來。近日,從事汽車維修業多年的維修工李實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一些秘密。
維修報價隨意定
『修車報價基本都是隨口定的,看著臉熟就少要點兒,如果看上去是新手或公車,就可以多要點兒。一些小零件甚至價格翻上一倍也不會有人發覺。』李實說。
按照李實的指點,記者走訪了哈市一些汽車修理部。在先鋒路上的一家修理部,記者稱捷達的後保險杠撞壞了。維修人員簡單地詢問了一下損壞程度稱,換個新的需要500元,加上工時費總計600元。而在宣化街上的一家汽車修配廠,維修人員稱換個保險杠要750元,含工時費。記者在走訪了另外幾家維修廠,價格從600至1000元不等。隨後,記者撥打一汽大眾哈爾濱售後維修服務中心,據工作人員稱,換原廠出品的銀灰色保險杠,應在1000元左右。至於價格偏低的,則可能是使用了非正規渠道的產品。
誇大故障賺取維修費
李實說,誇大故障是很多修理廠常用的手段。明明是花幾十元換個零件就能解決的問題,經修理員渲染,非得花費上百元纔能了事。
如現在許多修配廠都稱為汽車配件修配廠。因為修車的工時費賺不了多少,所以修理和配件兼營。而汽修工不僅負責維修,還想方設法地誇大故障推銷零件。如汽車上的零部件,除少部分為一次外,其他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的。但汽修工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零件對付也能用,但安全不保准,最好換新的。』這樣一來,不明內情的車主往往要多支付幾倍的冤枉錢。
配件以次充好
汽車零配件規格多,品種多,生產廠家多,所以價格也分為幾個檔次。除了少數經常更換的零件外,很少有人能知道零件的確切價格,這就給修配廠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很多維修人員將零配件概念混淆,以低劣零件冒充優質零件欺騙消費者。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汽車零配件主要包括5種,即原廠配件,他並不是主機廠生產的,而是由主機廠指定的配套廠生產的;配套件是指由生產『原廠配件』的廠商生產、但不標記主機廠商標的配件,與原廠件相比質量難分高下,價格較原廠件低30%左右;第三種配件是指由非配套廠生產、使用獨立商標的配件,又稱副廠件。受綜合因素的制約,與原廠件相比,很難評價它們的質量水平誰更高一些;第四種是完全模仿原廠配件的包裝、商標的仿制配件;第五種就是非常『純正』的假件。僅以10萬元左右轎車的保險杠為例,使用原廠件和仿冒件的價差就達到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