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哈一機』社區,提起為居民義務種花10載的單洪儒老人家喻戶曉。隨著春天的來臨,已進入古稀之年的單洪儒又開始忙碌起來,每天四五點鍾就看到他已『耕耘』在1500餘平方米的幾個大花池間了。
29日,記者在哈爾濱第一機械制造公司113棟家屬樓前的花池邊見到了單洪儒老人(如圖)。他是個閑不住的人。1994年,60歲的單洪儒在哈一機廠退休了。忙碌了半輩子突然閑了下來,他有些不適應。站在自家窗前,他偶然發現自家樓下近30平方米的花池裡竟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平時就喜歡侍弄花草的單洪儒老人想『自己有事乾了』。於是,他便在居民院內的花池中種起花來。
這一乾就是10年,並且栽植面積在不斷地擴大,從最初自家樓前的30平方米的一個花壇發展到現在『哈一機』家屬樓院內約1500平方米的多個花壇。當夏季到來時,一踏入『哈一機』家屬區,就像步入花園一樣。
每年乍暖還寒時,單洪儒就開始給每個花池翻土,並在家中的大大小小的花盆中種上花籽,精心育苗。到了室外氣溫昇高時,他再陸續將小苗一棵棵地移植到花池中。為了讓花草茁壯成長,他每天都要自己從家中拎水澆花。到了雨季,在下雨天人們透過窗口,總能看到穿著雨衣,不辭辛苦地往池中搓著路邊雨水的單洪儒。
2001年的夏天,有關部門在社區內鋪設地下管線,路面上的一些花池需要刨開,單洪儒想著已經長了一尺多高的花秧,要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就十分心疼。他就請求施工人員推遲半天施工,並自己動手在不遠處砌起了一個臨時的小花池,不厭其煩地將一棵棵小花秧移到這個臨時花池中,等到管線鋪完後,他又將這些『寶貝』移回到原來的花池。在『哈一機』社區的夏天,只有單洪儒老人管轄的花池中鮮花長開不敗。
現在,在單洪儒的帶動下,全社區內花池每年都有人義務種花。在花開的季節,『哈一機』社區的花香飄千裡不散。□ 夏 紅/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