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2日電 一大早,在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接待處門前,一位眼含熱淚、手捧錦旗的老人吸引了路人的注意。清瘦的老人激動地告訴圍觀者:『我不是來告狀的,我是來送錦旗的。要不是人大信訪辦的同志幫助,我積攢了一輩子的血汗錢就沒了。』
這位老人名叫柏建省,是黑龍江省雞西市礦務局平崗煤礦的退休工人。1996年,他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在自家的空地上建起了3座塑料大棚,每年收入萬餘元。然而,1999年10月,雞西市礦務局平崗煤礦老一井的自來水供水管線漏水,將他栽種的秧苗全部淹死。到2002年,這塊土地已連續3年不見收成,大棚也出現部分倒塌。柏建省一氣之下將雞西市礦務局平崗煤礦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大棚修理費用及3年的經濟損失。雞西市梨樹區法院經過審理,判決平崗煤礦賠償柏建省經濟損失2.8萬餘元。
雖然柏建省的官司打贏了,但他卻遲遲沒有拿到賠償金。柏建省為了討回自己的血汗錢,多次到雞西市的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但每次都是兩手空空而歸。2003年12月24日,柏建省將上訪信遞到了省人大常委會信訪接待處。本以為不會有回音的柏建省,在今年3月4日收到了雞西市政府送來的1萬元。政府承諾,他會陸續收到餘款。經過打聽他纔得知,是省人大常委會信訪接待處的工作人員督辦了他的案件,纔使他拿到了賠償金。不知如何表達感謝之情的柏建省親手縫制了一面錦旗,上寫『為農民辦實事的人,獻給最可敬的人』,然後連夜坐火車送到了哈爾濱。
負責督辦此案的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信訪接待處處長郭霞玉告訴記者,處理好群眾來信來訪,是人民代表的光榮使命。接到柏建省的上訪信後,他們經過認真研究,認為該案的癥結就是法院判決後的執行難。他們先後兩次給雞西市人大常委會發督辦函,要求其監督當地法院執行,盡快解決此事。
據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副主任聶得民介紹,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主要受理對法院、檢察院的判決、執行、決定的申訴和控告。僅去年一年時間,他們就接到上訪信3000餘件,接待上訪群眾1萬餘人。無論是弱勢群體還是企業代表,他們爭取讓每一位上訪群眾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