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4日是清明節,在道裡區50個社區裡看不到居民以燒紙形式來祭奠已故親人,取而代之的是向大江裡撒一把花瓣,向小樹澆一桶水,集體舉行一次悼念儀式,使祭掃活動更加文明化。
過去每逢清明節,社區大院,背街小巷都能看煙霧燎繞的燒紙場面,一堆堆黑紙灰被大風一吹,刮得到處飛揚,環衛部門為減少環境污染,在清明節前不得不臨時增加清掃工人,這種風俗在哈爾濱市延續了幾十年。
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一樣,在社區便貼一份通知,沒采取一項強制措施,幾十年的風俗改變了。在工程社區裡,十多名居民將已故親人的遺像放在一起,集體向遺像鞠躬祭奠哀思。在斯大林街道辦事處江橋社區裡,居民自發的來到松花江邊,將購買的鮮花瓣撒向東流的江水,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在康安街道辦事處,河柏社區裡,許多不去墓地祭掃的居民,在大院裡向新栽的小樹澆一桶水,掛一塊認領小牌,以此代替傳統的燒紙。
在『三十六棚』居住了30多年的李廣太老人說:『這幾年社區環境通過發行變美了,院裡修了花壇,街道上鋪上了彩色步道板,不像是住平房、走泥道說燒就燒,現在不忍心破壞這環境。』據安順街上一家食品店老板介紹,往年在清明節前黃燒紙賣得特別快,10大捆3天就能賣完,而今年連兩捆都沒完。相反在經緯街一家鮮花店,買鮮花的人排起長隊,他們中多數都是買花掃墓用。
據道裡區民政局副局長孫威偉介紹,在全區17個街道辦事處中,有50個社區沒有一戶居民燒紙的,是百年少有的現象,說明城市環境改善了,人文明程度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