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0日電一年到位全部減免農業稅的政策令我省各地農民乾勁倍增,連日來,肇州、寧安等地的農民忙著包地、爭打抗旱井,忙得熱火朝天。
這位正在田間指揮運肥車輛的老漢叫周作臣,是肇州縣朝陽鄉向陽村的農民,今年他除了自家三十多畝承包田外,又承包了村裡三百五十畝機動田,率先在村裡建立了家庭農場。周作臣說自己種了一輩子地,還從來沒聽說過不要農業稅的說法,有了這樣的好政策,他要好好乾一場。
朝陽鄉有十一萬畝耕地,過去一直由一萬多農民分散種植。這幾年,隨著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土地逐漸向種田能手集中。和周作臣一樣,今年在取消農業稅和實行糧食直補政策的鼓舞下,朝陽鄉悄然建起了一百多個家庭農場,小的有五、六十畝耕地,大的則有幾百畝耕地。按照可比效益計算,土地實現連片種植後,畝產可增加五十到一百公斤。
在寧安市江南鄉缸窖村,地面剛一化開,村民們就排號爭相打起了抗旱井 ,由於去年糧食賣上了好價錢,又逢今年好政策,農民們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高漲,一個星期村裡就打了五眼抗旱井,還有幾戶農民在排隊等著打井。
今年,寧安市落實糧豆作物種植面積比上年高出了10個百分點,農行、信用聯社發放支農貸款一億九千萬元,比2003年增加了3000萬元。
農民種地熱情高 保護耕地記心頭
今年我省農民在積極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更加注重對耕地的長效利用,開始從過去對耕地的掠奪式開發逐漸轉向為對耕地的合理保護。
眼下走在各地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一輛輛農用車穿梭往來,向地裡送糞肥的情景。蘭西縣北安鄉北安村農民李成家今年一共積攢了三十多車的糞肥,現在正一趟趟地往地裡送。
(同期)蘭西縣北安鄉北安村農民 李成:『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種地這麼劃算,我們得保護好耕地,以往大量使用化肥土壤都板結了,現在大家都人農家肥了,這也是對土地的長效利用。』
(同期)蘭西縣北安鄉北安村農民 陳德:『已經十多年沒積攢這麼多糞肥了,這糞肥養地啊。』
在肇州等地,農民們甚至還從十幾裡以外的養殖場以每車一百多元的價格購買糞肥。與此同時,連日來各地大型農機具也格外熱銷,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在翻地、耙地、松地的過程中使用大型機具,深松土壤,為即將開始的春播開墾希望。幾天前,阿城市料甸鄉海溝村農民楊魁禮剛購買了一臺二手的拖拉機,老楊說,原來他家的小型機具在翻地時只能翻到十至十五公分的土壤,而大型機具能深翻到二十五至三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