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可口山楂果脯骯髒出爐賣到哈爾濱家樂福 
2004-04-14 16:25: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12日電  距北京一百多公裡的河北省興隆縣是我國北方有名的山楂制品生產基地。生產果丹皮、山楂卷等產品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縣城周圍大大小小的山楂果脯廠有一百多家,僅北區工業區就集中了七八十家。其中一家廠子,僅在4、5百斤的山楂裡就加進去了二斤防腐劑和一斤多的焦亞硫酸鈉,超出了國家標准的近十倍之多。一位當地老板說,自己給北京家樂福、天津家樂福、哈爾濱家樂福供貨,然後他們往外分。
  
  記者去實地調查發現,這裡的山楂果脯廠,絕大多數沒有掛廠牌,廠房和車間就設在自家的院子裡。
 
  在果丹皮的烤制車間,工人將果汁敷在污漬斑斑的玻璃片上,送到烤架上去烘烤。另一名工人用刀片把已烤好的果丹皮從玻璃板上刮了下來。
 
  記者注意到,這種玻璃和許先生吃出來的玻璃碴完全一樣。
  
  面對著看起來髒乎乎的果丹皮,正在工作的工人們卻是毫不在意。一名工人說,果丹皮看著髒,是因為在洗的時候洗不乾淨,留下的水印子。
  
  老板告訴記者,他這裡的衛生條件還算是好的,不少廠子的衛生情況要比這裡的還差。離開綜合食品廠,記者又走訪了十多家山楂果脯廠後發現,這些廠子的衛生環境普遍很差。
  
    

  
在一家工廠,山楂被送到黑得像泥漿一樣的水裡,隨便洗了一下,馬上就被撈進鍋裡去煮。
  
  工人對記者說,涮洗山楂通常就涮這麼一下。而且每涮洗一次,一缸需要千十來斤的山楂。
  
    
  
  車間裡,盛果汁和山楂的大缸污漬斑斑。一些車間還堆滿了雜物。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山楂果脯廠,除了衛生條件惡劣之外,用來生產山楂制品的原料同樣很差。
  
  在一家果脯廠,一批新運來的山楂正在卸貨。
  
  記者發現很多山楂都已經爛了。而工人對此似乎是司空見慣。一名工人對記者說,山楂能使,就這樣,那咋不能使呢?
  
  一些車間裡,鍋裡煮著山楂和苹果,不少已經腐爛。一名工人告訴記者,別看原料不好、衛生不怎麼樣,卻照樣能做出又好看又好吃的山楂果脯來。
  
  那麼訣竅究竟在哪兒呢?記者決定繼續在興隆縣進行調查。
  
    

  
在興林食品公司的車間裡,工人正在加工果丹皮。一名工人把一大袋子的白色粉末,倒進鍋裡,鍋裡立即泛起了白沫。
  
  這種不平常的現象頓時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名工人告訴記者,加的是焦亞硫酸鈉。
  
  那這加了多少啊?幾兩啊?記者吃驚地問。一斤多。工人平靜地回答。
  
  加焦亞硫酸鈉是興隆縣的這些果脯廠的普遍做法。一名工人向我們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說,加這個是管透亮片子的,讓它看著透明。
  
  趁記者不注意時,工人又往鍋裡加進了一些白色的粉末。
  
  工人說,加的是防腐劑,是苯甲酸鈉。
  
  老板說,剛纔加的那一舀子足有二斤。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禁過量使用防腐劑等添加劑,以免危害人體健康。在果脯生產過程中,防腐劑的使用標准為0.5克/公斤,而有漂白劑作用的焦亞硫酸鈉的用量也僅為0.45克/公斤。
  
  但這家廠子,僅在4、5百斤的山楂裡就加進去了二斤防腐劑和一斤多的焦亞硫酸鈉,超出了國家標准的近十倍之多。
  
  另外,這些廠家生產出來的成品果丹皮的外包裝上,注明使用的大都是白砂糖,但是工人告訴我們,為了降低成本,廠裡大都用糖稀來代替白砂糖。
  
  隨後工人又往鍋裡倒進了一些白色的粉末。
  
  據老板介紹,因為糖稀的甜度不夠,需要加甜蜜素來提高甜度。
  
    
 
   從興林食品廠出來,記者又來到一家沒有廠牌的果脯廠,工人正在熬制糖稀。
  
  工人把一舀子白色的片狀物加進了正在熬制糖稀的鍋裡。那麼加進鍋裡的這種白色片狀物又是什麼呢?工人告訴我們是氯化鈣。加了三斤左右。
  
  國家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准裡明確規定,氯化鈣僅限於在豆類和軟飲料的加工中使用。在豆類制品的加工中起凝固和穩定的作用,而在糖稀的加工中未被批准,不得使用。但這裡的果脯廠在熬制糖稀的過程中,全部使用氯化鈣對糖稀和玉米粉進行分離。
  
  和小的山楂果脯廠相比,大的果脯廠的情況是否會好一些呢?記者隨後又來到了興隆縣頗具規模的長城食品公司。
  
  加工車間裡,工人正將煮熟的山楂撈進打漿機裡打漿。然後將打好的果漿倒進缸裡。
  
  工人告訴我們,由於山楂的質量不好,打出來的果漿的顏色發黃,所以還要對果漿的顏色進行特殊的處理。
  
  這時,記者看見工人們往果漿中加了配料——山梨酸鉀和檸檬黃。
  
  工人說,900多斤果漿裡面加了15克的山梨酸鉀,2、3克的檸檬黃。還說這玩意不需要太精確。
  
  長城食品公司負責銷售的廠長說,他們廠的山楂制品,是北京的一家著名的果脯公司,委托加工生產的,這家公司貼上綠色食品的標簽,就直接送往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地的大超市。
  
  記者隨後來到該果脯公司,老板說,綠色食品是給奧京生產的。同時,他否認產品中含維C和鈣。說那是別人的事情。
  
  在制作車間,工人們正坐在操作臺的周圍,手工加工果丹皮等山楂制品。記者看到,剛加工出來的果丹皮,一旦被包上漂亮的包裝就可以出廠銷售了。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