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三年間幫100多戶村民脫貧:這樣的包村乾部,別走
2004-04-12 09:05: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 

  
中央『一號文件』及我省免征農業稅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補等措施的實施,似一縷春風,吹暖了農民心中對增收的渴盼。好的政策,還要有好的執行者,纔能讓這些農民『看得見』的優惠,實實在在的轉變為農民能夠『摸得著』的實惠。而這些政策的貫徹落實,最終將落到千千萬萬的基層乾部身上,如果基層乾部中多一些像『蘇隊』那樣,把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農民致富上,增收目標實現就會指日可待。 

  一名鎮裡下派的包村乾部,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小村發展和村民致富上。三年間,他幫助100多戶村民脫貧,小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村民們親切地稱他『蘇隊』。就在『蘇隊』被樹為下派乾部榜樣時,村民們敲開了縣委領導的辦公室。他們只有一個要求—— 



  東北網哈爾濱4月12日電 3月4日上午,通河縣十多名農民,推開了縣委書記喬樹江的辦公室,遞上一封15頁的『上訪』信,信中寫道:『我們沒多少文化,不會用華麗的語言來形容,可我們想讓大家知道,包村乾部蘇煥明為村民辦了多少事。』 

    一套實打實的治窮法 

  蘇煥明,通河縣清河鎮工會主席。從『屯長』乾到鎮乾部,他總覺得自己在農村基層積累的工作經驗,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001年,鎮下派乾部包村,蘇煥明主動要求到小古洞村———全鎮債務最多、人均收入最低的省級貧困村。 

  小古洞村人均耕地只有5畝,而且多數是收入低的旱田。蘇煥明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同村乾部承包了60畝地做示范田,采取春種白蒜伏種菜的辦法,一年收兩茬。結果,白蒜畝收入700元,秋白菜畝收入800元,每畝地收入達到1500元,是其它旱田作物收入的4倍多。村民們紛紛效仿,葵花子、小毛蔥、辣根等多種經濟作物,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小古洞村的養殖業全鎮最差,村裡搞養殖的不到10戶,都是小打小鬧。蘇煥明挨家走訪,掰著手指跟村民算經濟賬。養豬戶葛東千,手裡有兩個錢兒,但不敢邁大步。蘇煥明幾次去他家做工作。當年春天,葛東千一次購進仔豬170頭。缺技術、缺資金,蘇煥明幫助解決。現在,葛東千已出欄生豬1000多頭。 

  蘇煥明對農民外出打工特別支持,當聽說山東榮成縣邱家鎮是全國有名的捕魚基地,常年招收捕魚工人時,便同村支書商量,把村裡會捕魚的農戶向外派。一開始走了11戶,男勞力捕魚年收入3萬元,婦女在魚場當雜工,年收入也在8000元以上。現在,小小的小古洞村,已有108人在邱家鎮打工。 

    一曲乾群合唱的正氣歌 

  前些年,由於種種原因,村裡欠下了178萬元外債。村乾部一年到頭白忙活,都『撂挑子』了。村裡的路沒人張羅修,在伙食點吃喝的人倒不少,村民意見極大。  
 
   『要想有威信,就得為村民乾正事。』蘇煥明提議取消了村伙食點,自己到村民家吃派飯。去年,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來村檢查洪災情況。午飯時,蘇煥明讓村支書、村會計回家取來了大醬、大蔥、粘玉米、豆腐,大家坐在檢查洪災的小船上吃了一頓飯。鎮領導笑著對他說:『你可摳到家了。』蘇煥明不緊不慢地說:『這是村裡定的規矩。』  

  蘇煥明對犯規的人從不客氣。一次,村支書馬忠田領兩名乾部到鎮裡開會,遇到了一位曾在村裡扶過貧的縣乾部,在一起吃了頓飯,90元飯費回村裡報銷了。蘇煥明知道後,把他們好一頓『損』。他們只好把飯錢『吐』了出來。 

  小古洞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農田路。秋天一下雨,車全得『趴窩』,地裡的糧只能靠肩扛。『再困難也得把路修了。』蘇煥明下了狠茬子。他組織全村黨員帶頭獻工,並拿出6000元錢僱推土機、買沙石和油料修路。憑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三年修了6條路。 

  乾部帶頭做正事,村民的心氣順了,小古洞村的風氣變了。記者采訪時,村裡正在為『三八』節評選出的致富女能人、優秀婆婆、優秀婦女等發獎,村民們對那一個個『紅本本』可看重了。一段難以割捨的鄉情 

  蘇煥明的母親是日本遺孤,已回日本多年,他的妻子兒女和姐弟都在日本定居了。親人們為他在那裡生活、工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去年防非典,在日本的親人聽說國內疫情嚴重,都很擔心,妻子幾次打電話催他去日本。當時的疫情誰心裡都沒底,村裡很多人勸他去與家人團聚。可他說,正較勁的時候,我不能走。那三個月,他與村乾部對外來人員進行排查和監控,有時一天休息不足四個小時,吃不上一頓『消停』飯。 

  去年10月,他到日本看望生病的母親,家人以為他能多住一段時間。可他得知村裡開始收繳農業稅的消息後,就急著要趕回來。妻子說什麼也不讓他走,母親也生氣地問他:『村裡的事比我還重要嗎?』蘇煥明耐心地對母親說:『村裡要我回去,是村民需要和信任我,您老不希望兒子讓鄉親們失望吧?』 

  第二天,他早早起來,望著裝睡的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說了聲『孩兒不孝了』。出門時,他流下了眼淚。 

  小古洞村的村民,已把蘇煥明當成了村裡的一員,親切地稱他為『蘇隊』。都盼著『蘇隊』到家裡吃派飯。『現在排號等我去吃派飯的有好幾百戶。』蘇煥明說這話時,從內心裡透著喜悅和欣慰。一份朴素的愛民情結 

  小古洞村的變化,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三年還掉外債30萬元,人均收入翻了一番。經濟發展先進村、先進黨支部、先進集體等獎狀,掛了兩面牆。 

  鎮裡想開大會讓他介紹經驗,可蘇煥明拒絕了。他說:『我只不過把村民當成了自家人,好主意都是村民出的。』  
  

   『把村民當成自家人』,蘇煥明時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這句話。 

  小古洞村有個癡呆人,前幾天死了。村裡人嫌他家裡有味兒,都不願意靠前。蘇煥明不但拿錢出殯,還為死者換了衣服,背到車上。村裡人說,沒想到這沒親沒故的癡呆人走的這麼體面。 

  村民薛某,多年來不務正業,喝酒、打架、無事生非,媳婦跑回娘家要與他離婚,他本人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02年春,蘇煥明主動借給他1.2萬元,承包了5?地,其中3?地種上了粘玉米,當年提前上市,一下子就收入2.4萬元,當年脫貧。薛忠發的妻子哭著對蘇煥明說:『是你救了我們全家,你永遠是我們的恩人。』 

  『蘇隊』讓村民豎大拇指的事數不過來。這幾年,蘇煥明個人給村民無息借款十多萬元,無償資助農戶2萬多元,幫助100多戶脫貧。 

  在蘇煥明的感召下,村裡『一幫一』蔚然成風。村委會的牆上有一張表,每名村乾部和黨員後面都有一個春耕包扶對象,有的幫出車,有的幫買種子,有的幫買化肥。 

  通河縣領導看過村民的『上訪』信後,到小古洞村搞調查,村民圍著調查組說了兩天也沒說完。通河縣要求今年下派的82個包村工作隊,都要學『蘇隊』的務實精神。 

  但小古洞村村民慌了,他們怕『蘇隊』被調走。結果又有村民去縣裡『上訪』了,他們提出的要求是:『蘇隊』不能走。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