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松北三鎮:農民如何變市民
2004-04-17 16:24:4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17日電 哈爾濱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松北三鎮 農民如何變市民的文章現轉發如下:

    哈爾濱市新區劃完成後,原屬道外區的松浦、松北、萬寶等『松北三鎮』劃歸松北區,其行政編制也將由鄉鎮昇格為街道辦事處,行政村將變為社區,原三鎮村民也將隨之變為城鎮居民。然而,戶籍的改變並不意味著本質上的昇華,農民要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市民,還需要什麼樣的過程和辦法呢?

    加快再就業步伐

    松北鎮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於泳說,建立松北區後,坐落新區中心的前進村原有耕地將從4000畝減少到1000畝,村民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成為『農民變市民』的關鍵。

    松浦鎮黨委書記楊樹玉認為,松北區的成立將推動江北地區的開發,大量企業的進入將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要把機會變成崗位,當務之急是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建立實用性的勞動力資源庫,像推銷產品一樣將農民推銷給企業。

    加快耕地流轉

    農民變市民後,『松北三鎮』仍將有大量市民從事農業生產,『市民種地』與市民的身份並不矛盾,但市民種地的收益應該與農民種地的收益有所變化。

    萬寶鎮萬友村黨支部書記趙雲武介紹,萬友村將2000多畝耕地租給東金、永和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0多村民既收租金又當工人,足不出村就實現了『農轉非』。

    萬寶鎮黨委書記白勝祥說,萬友村的做法值得效仿。新區成立後,必將吸引更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的開發改造,必將推動農業工廠化,必將使更多的農民當工人,實現原地『農轉非』。

    加快保障體系建設

    松浦鎮東方紅村黨支部書記萬文國說,幾年前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覆蓋了全體村民,所差的是險種不全問題。

    松北鎮黨委書記陳蓉說,農民和市民最本質的區別是觀念上的差距。新區成立,土地價格上揚,農民會獲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可以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動員農民用土地和資金等入股新區的項目開發,由被動出讓土地變主動參與土地經營。各村要把土地流轉中獲得的集體收益盡量用於村民的各項保障事宜,從而推動村民保障體系建設。

    今年,松北區松浦鎮後曹家村為方便孩子上學,特意集體僱了一輛送子車。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